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夏六月,大漢遣衛尉陳震使吳賀權稱帝,兩國再度共盟,約中分天下。

雙方因戰馬交易,往來頗為頻繁。

秋九月,孫權留太子孫登及尚書九官於武昌,使上大將軍陸遜輔太子,並掌荊州及豫章三郡事;遷都建業。著令各部將率大肆剿山越之餘,尚且厲兵秣馬,對魏國的合肥及壽春虎視眈眈。意圖益補騎兵之短後,以水軍的精銳攻下整個揚州。

而魏國,則是迎來了休養生息的時刻。

準確而言,乃是整治內部、勵精圖治的時刻。

曹叡以去歲三線皆敗北為由,聲稱此乃家國艱難之時,慢慢摒棄曹丕執政時的諸多弊端,開始重新恢復魏武曹操的制度。

如以孫權歸揚州為由,斷定他日淮南必然多擾,乃一言而決將揚州、徐州定為屯田之地。

屯田制,於建安元年時,魏武曹操便開始實施。

效果斐然。

今許昌一地,首年便收穫糧秣百萬斛。

亦開始推行至各州郡,例置田官。

後來魏武能征伐四方而鮮有糧秣之困,皆屯田之功也。

初,魏武曹操定屯田所得,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民對分。

且不復徵他賦。

是故民皆靖安,讓魏武得以設屯田兵戍守一方。

然而,至曹丕末期,屯田制開始崩解。

如今屯田所得,官八而民二矣!

且中原之地無有戰事後,世家豪門逐漸興起,上下勾連,多有侵佔屯田之地。以致屯田之民頻頻逃亡,寧為豪門徒附,亦不為官府之民。

而曹叡便根據於此,下詔令以舊日魏武曹操之法為繩,再啟揚州的屯田。

屯田所得定為官民對分,以及徹查被世家豪族侵吞的田畝。

以東莞太守胡質轉為典農校尉、加侍中,主事。

胡質,字文德。

壽春人,年少時便與蔣濟、朱績俱名揚於江淮。

被魏武曹操擢拔為頓丘令,後歷任多職,以忠清著稱,可令吏民安居樂業,將士恭敬從命。

以他主事揚州募百姓屯田,乃事半功倍。

且為防當地豪族阻撓抑或者募刺客刺殺胡質,曹叡尚且以故大將軍夏侯惇之孫夏侯獻為副,領一百虎豹騎護衛厲鋒而行。以夏侯獻的身份,以及已經演變為曹魏天子親軍虎豹騎代表的意義,如若世家豪強與之起衝突,定個謀反之罪都無人置喙。

再者,為了讓胡質少受揚州官府僚吏的暗中使壞,曹叡還親自作書,與今都督揚州諸軍事的前將軍滿寵。

曰:“卿所督諸軍,谷皆出屯田,卿其察之!”

此書雖僅寥寥數言,至揚州之時,官府僚吏以及世家豪強皆噤若寒蟬。

蓋因滿寵出仕以來,流傳最廣的名聲乃酷吏耳!

任職許昌令時,曾收曹洪犯法門客將治,得知曹洪求情於魏武曹操,恐其門客被原而枉法釋之,便先殺之!

如昔日袁術僭亂時,魏武曹操以楊彪與袁術乃婚姻,誣以欲圖廢置,劾以大逆,奏收下獄,滿寵依法將楊彪收付縣獄。

時任尚書令荀彧與少府孔融,皆囑言不可用刑,然滿寵考訊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