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縣。

身著常服的諸葛恪,步履緩緩歸來使者暫住處。

三日前初次交涉戰馬貿易之時,鄭璞拉扯關興離去後,還讓扈從轉了一句,“戰馬雄姿及作價,葛君今皆瞭然矣。是否交易,君可先歸冀縣思忖後再尋我。”

徑自將他先議價的意圖,都給堵死了。

是故,他方才便去尋了諸葛喬。

倒不是打算讓諸葛喬說情,抑或者是請丞相諸葛亮饒價一二。

前來求購戰馬乃公事也。

他再怎麼不智,亦不會試圖以血濃於水為倚仗去聒噪,而添了琅琊諸葛氏的笑柄。

他乃是敘一奶同胞的久別之情了。

自然,也難免以諸葛喬與鄭璞交情頗近而隱晦的旁敲側,以圖能切確瞭解鄭璞為人秉性等,看有無可能尋到戰馬作價變動的契機。

然而,待他大致瞭解後,心中反而平添了幾分憂愁。

“鄭君家學淵博,多謀善斷,時人嘗謂類於昔日我大漢翼侯。為人性情剛直,果決幹練;私下喜做謔,署公時則肅嚴,從不翫忽。今他與兄議國事,必厲嚴且不辭色也。”

諸葛喬乃是如此斷言之。

亦讓諸葛恪心有所悟:除非大漢丞相囑言,否則鄭璞心意無可改!

只不過,年少便名揚江東、備受孫權喜愛的諸葛恪,從來都不是智遲之人。

不由也生出疑惑。

既然鄭君以多謀著稱,是否會於戰馬作價之上,有所言不由衷呢?

帶著如此想法,他歸來臨身住處後,便以初臨隴右而欣喜、想知人土風物為由,將使團隨從皆遣出去打探訊息。

就是打探歸來的訊息,皆隱隱證實了鄭璞所言。

譬如大漢早就禁酒了,連隴右之地屯田黎庶佃戶的糧秣,都是以軍中制度配給的。

譬如益州豪族分戶在隴右的子侄以及官府僚佐,出行皆鮮有馬車代步。尚有天水郡內形色森嚴的甲士,往來十分頻繁。

亦是說,今大漢的糧秣不豐、戰馬匱乏。

且隴右各部軍士皆厲兵秣馬,士氣高昂的備戰著進軍涼州。

如此情況下,大漢本就不應將戰馬作賣。

畢竟,戰馬屬於戰略物資,漢軍各部自用尚且不足。若是作價低廉賣給了東吳,將士們豈能無有怨言?

此便是丞相諸葛亮,令鄭璞主事戰馬交易的緣由。

鄭璞領軍已有不少年,深知軍中將士所思,且屢立戰功而頗具聲望。

讓他以“維護兩國共盟討魏、以戰馬換回豐厚糧秣”等緣由,聲稱此乃一時權宜之計,便可讓漢軍各部無有怨言滋生。

戰馬作賣的初衷,是為了有糧秣供給軍士嘛!

唉........

想再議價,恐是舉步維艱矣。

諸葛恪悵然而嘆。

只不過,再難也要再議。

其一,乃是江東若想建立騎兵,今唯有從大漢購置戰馬。

另一,則是他出使之前,江東列位朝臣便有過定議。以知大漢如今糧秣緊缺,而大致將每匹戰馬作價定為糧秣三千斛。

至多,不可超過三千五百斛。

如此預期與實際相差太遠了,讓他無法歸去回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