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蜂蠆(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狄道之戰後,逆魏便對西北佈局大致做出了調整。
涼州刺史徐邈以謀事不慎之名上表請罪,將戰責獨自攬之;但被大將軍曹真所駁,聲稱此戰排程乃他急功近利之過。
是故,魏天子曹叡並不苛于徐邈。
僅是將他兼領的護羌校尉之職,轉給了兵出之前便有過此戰不可諫言的郭淮。讓涼州形成徐邈主政務、郭淮主事抵禦大漢,而夏侯儒安河西四郡的分工明確。
且將正式絲路的利益,悉數讓了出來。
讓涼州各郡縣豪右及羌胡部落皆歡騰一片,竟將那狄道之敗的人心惶惶給掩蓋過去了。
而基於為巴蜀尋些困擾的緣由,魏天子曹叡還遣來使者,封河首氐人部落首領唐泛為“河關歸義王”,且將白石、枹罕與河關縣,以及被漢軍所據的大夏縣與狄道,悉數畫入新設的“河首郡”,讓他領太守。
意圖很明顯,讓他就此與大漢再無緩和的餘地。
畢竟,蜂蠆有毒!
唐泛若是領了太守之職,口口聲聲要“克復中原”的大漢,為了維護漢旌在西北之地的威望,也不可能饒了他。
自然,唐泛對此無法拒絕。
因為當魏軍進入大夏縣伊始,他無法再左右逢源了。
只要身入局中,實力微弱者,無一例外淪為博弈的棋子。
是故,他以大夏河為界,隔斷了西線的絲路,且厲兵秣馬備戰大漢的來襲,以及等待著日後隨逆魏大軍奪狄道的時機。
對此,駐軍在狄道的鄭璞,自是處心積慮想將唐泛滅了。
亦是責無旁貸。
他最早設謀將魏軍引入狄道伏擊,能得丞相諸葛亮首肯的初衷,乃是為了藉此一戰拖延逆魏兵出隴右的時間,讓隴右得以安然度過歸屬易主的動盪期。
哪料到,戰事雖大勝了,卻也引發了河首唐泛變成仇讎,且失去了安撫巴蜀豪族分戶來隴右的倚仗:絲路的利益!
只不過,他若請命率軍而討,丞相也不會允的。
因為勒在大漢脖子上的桎梏“蜀道轉運難”,至今未消失。
漢中郡荒廢太多年了!
那些被荒蕪的田畝重新開闢、設溝渠水利等讓地力恢復,絕非一時之功。
哪怕攤丁入畝免去口算賦、吸引了無數貧民佃戶蜂擁而入,也需要三五年之功,方可耕耘囤積出供應隴右大軍的糧秣。
如今兵出隴右一歲有餘,幾乎就沒有過熄刀兵的時間。
巴蜀之地的糧秣供給,已達到極限。
尤其是如今正處於農耕時節。
於情於理,丞相皆不會涸澤而漁,再度徵發徭役讓民戶轉運糧秣。
畢竟,對比河首唐泛的威脅而言,丞相更在意巴蜀持續供血的元氣,絕不會因小失大。
反正如今騎兵尚在招募訓練中,兵出涼州也得須二三年之後,於大局上考量,且先趁著逆魏暫不來寇邊之際,督促隴右及漢中郡務農殖穀,保障今歲糧秣更緊要。
至於河首唐泛,有高翔部及鄭璞部扼守隴西大夏河、洮水防線,他也無法對大漢形成威脅。
且先將之放任不管吧!
待日後蓄力罷,再將之當成奪回涼州的開展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