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燒當(第1/2頁)
章節報錯
春三月。
隴西郡狄道,城西約十餘里。
也許是早春的時候,人們在這片土地上澆灌了太多的鮮血,讓原野汲滿了養分。
又或者是因為漢軍與河首唐泛徹底化作仇讎,讓黎庶及羌胡部落今年皆不敢來此牧羊農忙,樹木野草免受打擾的關係,在人們的視野所致,皆是一片江山如畫。
令人傾羨不已。
讓無數人想將此牢牢抓在手中,冠上自己的姓氏。
無論羌胡部落,抑或者一代又一代的豪右。
亦令人惆悵不已。
想著萬里山河年復一年,千古音容始終未變,而人卻短短數十年,且每一天都在老去。
最後,便是徒留遺憾的離世。
譬如昔日曾在西涼稱雄一時的隗囂,尚有雁過留聲的北宮伯玉、宋健、王國、韓遂與邊章以及馬騰父子。
西北這片貧瘠的土壤,可以誕生無數人稱雄天下的野心種子。
然而,卻無有能讓這顆種子,成長為參天大樹的養分。
哪怕是昔日的秦國,也是被周天子授予了入主關中的權力,佔據了八百里秦川,才用無數人的血肉屍骸鑄就了大一統。
時隔十數年,年近五旬鬚髮皆白的馬岱,再度踏上了隴西的土地,沒有多少激動。
反而在心胸中,盪漾起了縷縷悲傷。
因大父馬肅失官滯留在西北,讓他在隴西出生及建長。
遙想昔日扶風馬氏的隴西分支,宗族上下兩百餘人的鼎盛,以及牧馬羊、躬耕田畝時的歡聲笑語,再回首到如今形單影隻的歸來,不由恍如夢寐。
如若昔日從兄馬超,不與韓遂共謀起兵抗魏武曹操,今扶風馬氏隴西分支應已是數代簪纓,再續先祖馬援的榮光了吧?
雖然,那是屬於逆魏的簪纓之家。
不過亦難說。
逆魏竊據神器之時,尚有不少家族,隨著獻帝劉協退下天子冠冕而灰飛煙滅。
不管是否忠貞於漢室。
譬如同是出身西北邊陲的,與馬家經歷類似的張繡。
生前投了魏武曹操,南征北戰立功勳無數,封侯拜將食邑數千。但身死後,其子張泉卻捲入了“魏諷案”,以謀反罪,誅!
半生浮雲,功名利祿皆作了過眼雲煙。
唉,罷了。
過往之事,多思亦無益。
雖說馬家今已式微,然而在這大漢旌旗下,尚無需擔憂會斷了祖宗血食。
且今大漢已然佔了隴右,已俱困龍出淵之象,而我又得丞相見信遣來隴西,只要盡忠職守、勤勉任事,有生之年未必不能再築馬家崛起之基!
呼~~~
思至此,馬岱暗自深深舒了一口氣。
旋即,又微微側頭,用眼角餘光偷瞥著,以官職及年少謙遜落後了半個馬身的鄭璞。
他能再度踏足隴西之地,決策者乃丞相,但促成此事者乃是此人。
初春狄道之戰,引發大漢與河首羌人首領唐泛反目。
此人曾倍道歸來天水冀縣,諫言於丞相,陳討河首之謀。便有了他卸任武都太守之職,進位為平北將軍轉來隴西主事討唐泛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