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寸血(第2/2頁)
章節報錯
因為在昨日,楊霽便領騎兵歸來了。
且帶回來了高翔的手書。
書中所言,乃是大夏縣的戰事,頗為詳細。
王平領軍甫一至,留守城內的千餘魏軍大驚,面面相覷而失色。
待遊楚匹馬至城下振臂而呼,城內豪族大戶以及黎庶皆躁動,暗中串聯將欲陰奪城門迎漢軍。
魏軍見狀,以兵少不能壓制,便棄了城池倉皇從西城門突圍,取道大夏河往金城郡四望峽而歸。王平領軍追擊,誅殺百餘人、迫降三百餘而歸。
依附河首唐泛、牧場在大夏縣的各部羌人豪帥,亦恐漢軍追責。
乃盡數將部落遷徙至大夏河西岸,形成畫河為界的漢羌對峙。
相傳,領軍在四望峽的魏涼州刺史徐邈,得知將軍王雙全軍覆沒後,本想領軍來爭奪大夏縣作為他日爭奪隴西的據點。但隨著高翔領主力至,兵寡的他便放棄了計劃。
亦是說,有高翔駐守在大夏縣,狄道之北已然無憂矣。
而高翔來書的主要目的,乃是恐河首唐泛會遣遊騎擾狄道,叮囑鄭璞多戒備太子山脈以及上門峽一帶的敵情。
此番戰事雖勝了,也引發了不好的後果。
昔日與大漢互不相犯的河首唐泛,成為了逆魏的幫兇。
以河首的位置而言,不僅居高臨下威逼狄道的安危,且還斷絕了大漢與燒當羌以及湟水河谷的聯絡。
亦然,影響到了丞相諸葛亮先前的謀劃。
譬如以蜀錦及茶葉等絲路緊俏物質,誘結羌胡部落離心逆魏,煽動他們給西平郡製造煩擾等。
尚有對遷居至隴右的巴蜀豪族們造成了影響。
此些豪族願意分戶遷居,最大的緣由便是可分潤絲路的利益。
今絲路被斷,他們心中難免會有怨言。
雖說,有丞相親自坐鎮在隴右冀縣,他們不會也不敢鬧出什麼事端來。但為了維護朝廷的信義,以及讓更多豪族分戶,就必須解決此事。
亦是說,想隴右得安寧,還需將河首之地攻下來。
且是儘早!
因逆魏不會給大漢多少時間。
以逆魏的國力以及涼州的駐軍,此戰雖損失了六千有餘精銳將士,但在一年之內便可恢復元氣了。
屆時,他們絕無可能坐視漢軍攻滅唐泛,安定後方的。
帶著如此念頭,鄭璞歸來時的心思,盡是如何設謀諫於丞相,將那河首唐泛滅了。
馬蹄緩緩,踏著數日前爆發戰事的滿地狼藉。
原本被積雪覆蓋的原野,泥濘了好多,盡是打鬥中跌倒打滾和凌亂的腳印。
血跡亦然遺留了許多處。
有些地方很深,混著雪泥呈現烏黑色;有些地方很淺,依舊在白雪上泛著殷紅。兩者斑駁交錯,交相輝映,匯成大漢所崇尚的赤黑二色。
似是在無聲宣告著,大漢的復興之路乃“一寸山河,一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