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分戶(第1/4頁)
章節報錯
仲夏五月。
漢中郡,沔陽縣走馬谷。
此處乃定軍山與興勢山隔出來的谷坡,亦是鄭璞落下軍營之地。
南依山脈,北臨沔水,隔岸對望如今的漢中郡署政中心沔陽城,以及軍械署。
去歲末的西城之戰,被俘虜的魏軍皆被遣入沔陽鐵礦,成為軍械署的苦力;而申儀的部曲家眷及西城黎庶則是在走馬谷修屋落戶授田務農桑。
鄭璞歸來後,從中募兵合之前申儀部曲共千人,皆授於張嶷統領操練。
自身則是趕往沔陽城內,尋如今主事漢中的前將軍趙雲。
他想將從那些魏軍俘虜中,挑選些士卒。
一來,隴右之戰漢軍戰死傷退了近兩萬人,又作為勝方打掃戰場收軍械甲冑極多,軍械署暫時不需要那麼多苦力了。
另一,則是他從南鄭縣募兵,所得不過三百餘人。
南鄭如今編籍落戶的黔首,多為昔日從南中各郡以及涪陵郡遷徙而來的蠻夷,幾乎家家戶戶皆有丁在軍中為卒。
鄭璞再怎麼窮兵黷武,都不會做出“一戶出二丁”隨徵之事。
兵源匱乏之下,也只好將目光落在俘虜上。
趙雲對於他的來意,倒不無不可。
僅是叮囑了句讓他莫要貪多,挑選兩三百俘虜即可,免得攻逆魏時有臨陣倒戈之事。
對此,鄭璞自是作謝。
不過,他既然將主意打到俘虜身上,心中亦早有避免臨陣倒戈的思量。
其中關鍵,便是州泰,州安嶽。
當時西城之戰後,緊接著便是兵出隴右。
鄭璞押著俘虜歸來時,丞相諸葛亮亦無暇關注被俘虜的州泰,將之擱置一邊,待戰事結束後作定奪。
是故,鄭璞便尋了隨著楊儀留在漢中署撥糧草輜重等事的諸葛喬,讓其幫襯著勸降州泰。
還特別加了句,“此人乃世之良才也!若能為我大漢所用,乃幸事也!還望伯松兄多費心。”
評價頗高。
亦讓諸葛喬興趣大增。
秉著為國裨益之心,他對州泰禮數不缺。
雖數番勸降無果,卻讓州泰感其誠,道出了不願歸降的緣由。
“魏法嚴峻,而泰門戶頗重。我先受仲達公見信,委於重任,兵敗已是罪責難逃。若我再降之,恐南陽他日無有州家矣。”
素有君子之風的諸葛喬,得悉此緣由後,亦不好再強求。
卻又有些不甘心。
思來想去,便遣人去永安尋陳到,託付他麾下細作打探州泰家中訊息,看有無機會將州泰直系家眷勸來蜀地。
然而,轉機沒有尋到,反而帶回來了很不好的訊息。
州泰隨徵攻上庸孟達時,其父已然染疾,聽聞州泰兵敗無有訊息後,便因哀切而病情轉重,亡故於今歲初。
連其大父與大母,都因年邁而驟逢喪子喪孫之痛,緊隨其後離世。
大漢以孝治天下。
如此情景,陳到麾下的細作亦無法勸說遷徙之事。
乃是將州泰尚在世的訊息與說其妻兒了,且討要了三亡者各一套舊衣裳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