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仍舊有一絲希望。

不戰,則前功盡棄!

“鳴鼓!”

“列陣!”

在張郃瞬息間做出決定後,魏軍各部便各自領命忙碌起來。

而遠處疾行而來的漢軍,見狀也減緩了速度,重新組陣準備迎敵。

立於將旗之下的人,乃是陳式。

昔日他得丞相“六日之內必須趕至蕭關道,違者行軍法”的將令後,便輕裝急行軍而來。

二日前,途中遇到了馬謖的潰軍。

詢問軍情,得知鄭璞部危在旦夕後,便下令所有士卒人負二日之糧,僅攜帶到隨身軍械倍道兼程。將糧秣軍帳等輜重,悉數扔給馬謖,讓他護送在後。

昨日清晨,又遇上了傅僉與李球。

知鄭璞都作好戰死準備了,不由大急。

乃下令扔掉弓弩箭矢,卸掉戰甲等負重,再度全軍加速狂奔而來。

所幸,他乃軍中宿將。

麾下的將士,要麼是身經百戰的老卒,要麼是昔日在南中收降的蠻夷兵,無論紀律還是行軍速度都堪比擬精銳之師。

硬生生的提速,至日行百里,堪堪於千鈞一髮時趕到。

自然,兵法有云,“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

急行軍的劣勢,也無法避免。

除去不斷掉隊者,趕至此地的兵卒,不過三千有餘,且人人疲憊不堪。

張郃以為的來軍五千有餘,乃是山道狹長,讓他無法目睹陳式部的全軍,只能依靠旌旗的數量來估算。

是故,聽聞魏軍陣內響起了催戰的鼓聲,陳式的眼眸裡也有些苦澀泛起。

以疲倦之師迎戰,他心裡沒多少勝算。

抑或者說,他隱隱有一種,馳援變成送死的覺悟。

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他也只能下令士卒們列陣,拼死一搏。

對此,本已作好赴死準備的鄭璞等人,是不知道的。

他們聽到後方戰鼓雷鳴而來,見到那杆“漢”字軍旗佇立在天地間,所有人都忍不住狂呼,“援軍已至!”

“援軍已至!”

............

更有不少人,喜極而泣。

畢竟,若能活命,沒有幾個人趕著陣亡。

因而,他們無需鄭璞、霍弋等將率的下令,便自發嚴陣以待,相互依託著守禦。

以免陣亡在獲救的前夕。

只不過,他們白費了功夫。

魏軍沒有攻上來,連陳式部都沒有被衝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