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然而,有些“魚肉”,卻時常看不清自身的處境。

孟達便是這樣的魚肉。

抑或者說,他人心不足,捨不得放棄手中的權力,進而慢慢失去了自救的空間。

自從他背漢投魏以來,力薦他的人乃魏尚書令桓階與魏徵南大將軍夏侯尚,且曹丕器異之,是故僅以舉郡而投之功,得以掌東三郡軍政。

然而,如今桓階與夏侯尚已病故。

曹丕亦亡,遺命輔政的陳群、曹真、曹休以及司馬懿四人,皆與他無半分情誼。

且肘腋之內,尚有魏興太守申儀,對他虎視眈眈,想取而代之。

如此情況下,身為貳臣的孟達,若想保自身安危及子孫富貴,理應主動上表請命,調職入雒陽。

抑或者,西來投大漢!

事實上,他選擇了第二條路。

然而,他卻是忽視了一點:對於大漢而言,東三郡猶如雞肋!

東三郡乃丘陵山區,民寡地少,大漢將疆域推到南陽郡地域,亦很難以此為前哨進軍南陽郡。

且南陽郡地形平坦開闊,尤其利於騎兵的長驅。

如當年魏武曹操,親率虎豹騎追擊先帝劉備,晝夜賓士數百里。

大漢若從東三郡出兵攻南陽,逆魏從關中走武關,便可將漢軍後路截斷!

除非,孫吳佔據了襄陽,與大漢協力進軍。

不過,巴蜀絕無可能,將後背放心的交給孫吳。

是故丞相諸葛亮,一直與他書信往來,所勸降的意圖,乃是想讓他將東三郡的兵卒及人口,皆遷歸來漢中郡。

甚至允許他繼續統領著,麾下萬餘兵卒。

自然,獨斷一方的權力便莫要作想了。

因而,孟達對一直猶豫不決。

近些時日,連書信都鮮少與丞相了。

或許,乃是因駐軍襄陽的魏右將軍徐晃,剛剛病故,讓他覺得逆魏廟堂為了維穩荊州局勢,不會對他有什麼不利決策吧。

長期鎮守在漢中的魏延,素來對孟達嗤之以鼻。

亦不曾相信,孟達會傾心來歸義。

因而,他便以趁著孟達正首鼠兩端之際,向丞相提出了另一條北伐之路。

走子午谷,奔襲長安!

理由,乃是如今逆魏的關中都督,乃夏侯楙。

是夏侯惇的中子。

一個倚仗父輩功勳,以及昔日與曹丕年少相善而得位的膏粱子弟。

一戰未曾歷經的無才紈絝。

而原先督領關中,節制雍涼的逆魏大將軍曹真,如今一直在雒陽坐鎮,輔佐曹叡過渡權柄。

連涼州西平郡再度爆發戰亂,都沒有出雒陽。

嗯,今歲正月時,西平郡大族麴英(湟水河谷),裹挾羌胡部落殺逆魏臨羌令、西都長,再度叛亂。

麴姓,乃涼州豪族,聲望頗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