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利趨(第2/4頁)
章節報錯
凸額尖顎、身長不盈七尺的氐王符章應邀而來,見到鄭璞時,雙眸不由閃過一縷訝然。
他有些難於置信,昔日設謀伏擊他的漢軍將領,竟是如此年輕。
無獨有偶。
鄭璞亦很意外,容貌短小如他,竟能在強者為尊的氐人族群中,被擁戴為大酋。
或許,此人別有所長吧。
暗道了聲,鄭璞笑顏潺潺,為他引見諸葛喬,且敘了幾句諸如“氐王深明大義棄暗投明,大漢思之若渴”等客套。
待雙方入坐,便先聲奪人,“首領,我大漢威名信著,素來待人以誠,我亦不想誆騙首領。是故,還請首領思之,與陰平橋頭戍圍相比,我大漢白水關是否更易扼守?”
呃?
聞言,符章雙眸微凝。
見鄭璞滿臉坦誠,便陷入了沉吟中。
因鄭璞此言,隱晦的告知他,無意佔據陰平橋頭。
抑或者說,亦將他與大漢討價還價的籌碼,給抹去了。
若大漢並不想現在便與曹魏鏖戰,佔據了橋頭戍圍,對大漢有害無利。
因橋頭戍圍雖險要,卻要承當曹魏從陰平道、武都、羌道的三路來襲,對比僅受敵景谷道白水關,太難堅守了。
“鄭督軍此言之意,乃是聲稱,大漢無意接納我部歸附邪?”
沉默了少時,符章揚眉,出聲反問道。
且,不等鄭璞回覆,便面露嗤笑之意,“呵,不想,大漢偏安巴蜀時日太久,竟已無進取之心矣!”
“唉~~~”
微微搖頭,鄭璞並沒有作色,乃是悵然長嘆一聲,方斂容而問,“我以誠言之,首領又何必出言激我?莫非,首領不曾有思,我大漢若據了橋頭戍圍,對首領而言,乃是弊大於利邪?”
這次,符章聞言便斂容,再度陷入了沉默。
他被氐人冠以“智者”之稱,安能不明前來依附大漢的利弊?
若曹魏得知,橋頭戍圍易手,必然發大兵來爭!
而他得到了大漢的糧秣及輜重支援,也要承擔依附的代價,讓族人浴血奮戰在抵禦曹魏兵馬的第一線。
進而死傷慘重,導致部落式微。
只是,明知如此他卻依舊前來請降,乃是他不敢在陰平繼續呆下去了。
上次景谷道之戰,他中伏敗北,讓陰平許多部落都頗有微詞。
有些部落大酋,對氐王強端進言,聲稱他才能爾爾,難當堅守橋頭戍圍重任。
亦有些大酋,詆譭他乃是故意戰敗,為了讓靠近白水關的部落人人自危,只能無奈的選擇屈服於他的淫威之下。
雖說,這些詆譭之言,氐王強端並沒有相信。
且是遣人來安撫他,讓他無需理會,繼續好生任職便是。
然而,他心有不安。
當年他遷入陰平之時,出於謹慎考慮,還重金厚利買通了強端一親近之人,讓其暗地裡傳通訊息。
是故,他亦然知道了,曹魏雍州刺史郭淮曾傳言強端,問橋頭戍圍尚能受邪?
亦是說,郭淮對他戍守橋頭,並不放心。
此是致命的。
強端劃分田地及牧場,接納他留陰平,便是想他成為抵禦漢軍的防線。
而如今,郭淮質疑橋頭戍圍的防禦,仰仗曹魏鼻息存活的強端,在眾部落大酋持續詆譭下,尚能信任他多久?
長在人心上的猜忌種子,一旦生根發芽,哪怕是上蒼,都無法阻止它建長為參天大樹。
更莫說,在西北貧瘠土壤中成長氐人,從來都不相信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