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七月。

蒼穹之上,白雲朵朵化蒼狗,隨風竟逐日。

而地表上的景谷道,亦有兩支騎兵在追逐,間距約為一箭之地。

後方的那股約莫四百騎,人不披甲,手中皆手執長矛或環首刀,斜斜揹著自制的楊木弓,皆不惜馬力亦不畏馬蹄被山石所傷,奮力揚鞭,死命抽打著胯下戰馬,讓戰馬加速。

他們是棲居在景谷道前段的氐人。

來自不同的邑落,卻是有著同樣的信念。

“呼~嚯!”

“呼~~嚯!”

整齊的呼哨與高揚起的長矛,昭示著他們想將前方那股百騎挫骨揚灰的憤慨。

前方正亡命而逃百騎,自是楊霽所領的白馬氐。

不過,他們臉龐上半絲慌張都無。

個別人仗著騎術精湛,在疾馳之中,還高舉手臂一陣怪叫肆意賣弄。

而趙廣,則是獨自吊在白馬氐隊尾,將身軀俯於馬背上,雙腿緊緊夾著馬腹,空出雙手持兩石強弓,側頭眸如鷹隼,盯著後方的追兵。

偶爾,有氐人追入射程內,便引弓放矢。

“嘣!”

每一次弓弦聲響起,都會讓身後追兵迸發一記悲鳴。

於馳騁中回身而射,且例無虛發!

舉今被困在巴蜀之地的大漢,因匱乏戰馬的緣由,善騎戰的後輩已然寥寥無幾。

更莫說是騎射!

趙廣能為之,乃是因他阿父徵南將軍趙雲之故。

抑或者說,大漢精通騎戰的將領,自馬超亡故後,趙雲已無人比肩!

最初趙雲與先帝劉備得以結緣,乃是公孫瓚遣趙雲為先帝掌騎卒!

然而很可惜。

後來先帝劉備半生寄人籬下,並無資財建立騎兵;後來坐擁荊南、巴蜀,亦因為此些地域無戰馬。

是故,趙雲此生所精的騎戰,就此埋沒。

抱著遺憾,趙雲將希望寄託在次子趙廣身上。

如功勳之後,年齒十五六便可入朝為郎,但趙雲一直讓趙廣白身,將之帶在身邊,悉心教導畢生所精。

畢竟,趙廣乃次子嘛。

父輩的爵位,輪不到他繼承;父輩所學,卻可以繼承。

嗯,於這位徵南將軍的心中,一直堅信大漢終有一天會奪回隴右,定鼎關中。

雖然他自己,不一定能看得到。

然而他堅信次子趙廣,能等得到!

屆時,大漢奪回隴右,可依託雍涼的戰馬建立騎軍,趙廣便可以成為掌騎之將,於沙場上縱橫,上可報國家,下可覓封侯!

後,趙廣被丞相授職募兵,趙雲不僅給了老卒部曲,還將最好那匹戰馬給了他。

殷殷叮囑,“你兄長在朝為官,若無意外,此生皆勞神於案牘。真定趙家的勇武之風,便由你來彰顯了。”

對此,趙廣銘記於心。

恰好來此地時,遇上鄭璞遣楊霽領騎出戰,他焉有不試試自己騎戰的能耐?

若區區陰平氐騎,他都不敢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