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太平迎福(第1/2頁)
章節報錯
戚星兒拿著銀子,跑下山收拾了自己的衣物,不敢停留,向村子外跑去。
村子在山腳下,經常有人問路的。
她剛出門,就看到山上下來一夥人,來勢洶洶,逮人就問,見沒見到兩個女的。
見戚星兒神色驚慌,為首的人過來,“你有沒有見過兩個女的?主僕二人?”
“你們是什麼人?”戚星兒問道。
那大漢惱了,“你管我們什麼人,就問你看沒看到?說了給你二十兩銀子,不說就不要怪我不客氣!”
方才路上看到地上昏死過去的大漢,將他弄醒,然後懷疑剛才過路的是海寧和錦兒,這才急匆匆下山。這麼短的時間,應該跑不了。
戚星兒搖搖頭,“我看到有兩個女的,不知道是不是你們要找的,她們往那裡去了。”
戚星兒指了指一條道,那是去應天府相反的道路,然後自顧上了一輛馬車走了。
躲在樹上的海寧和錦兒鬆了口氣。
方才若不是海寧提前預料到危險,將馬牽進林子深處,還真要出大事。
“看到了吧?得饒人處且饒人。若是那戚星兒要害咱,剛才太容易了。”海寧說道。
江南歷來是富庶之地,應天府水陸兼通,佔據江南有利位置,商業十分繁榮。
自從踏入應天府的城門,兩個人恍若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所到之處,成衣店、布匹店、棉花鋪、綢緞鋪、香料鋪......各種鋪子櫛次鱗比,街上行人穿梭,叫賣聲此起彼伏,熱鬧至極。
站在太平橋上,遠遠望去,河面閃著粼粼波光,風一吹,水面盪漾著輕柔的漣漪,宛如碧綠的綢緞。
錦兒興奮地在橋上雙手合十,“小姐,你還記得嗎?以前老爺說應天府有三座橋,太平橋,吉利橋,長慶橋,每座橋都很靈驗。他在應天府做官的時候都走過了,咱得空還得到另兩座橋上走走,去去晦氣,迎迎福氣才好。”
“那倒是。”
過橋沿著河邊,便是青石板小路,一邊是悠悠的河水,一邊是兩岸的人家,樹蔭下還擺著茶攤,搖著扇子的人們品茶聊天。
一路走來,莊重古樸、粉黛深牆的高宅大院,詩情畫意、雕樑畫棟臨河水閣,真是移步換景,步步皆景。
錦兒眼睛都不夠使了,“小姐,這可比咱們那好太多了,好多東西我都從沒有見過.......”
這樣的江南風情,小橋流水人家,別說你了,我都沒有見過。
海寧暗忖著,這麼大的地方,光靠瞎轉是不行的,哪兒能找個導遊呢?
忽然間,前面橋上傳來朗朗的說笑聲。
循聲望去,幾個衣著錦袍的人大約也是在遊覽景色,說到盡興處,其中一個人指著橋對面的院子笑道,“諸位且看這路東,可知道里面住的是誰?”
那人所指之處,有兩座院子挨著。
一座院子外面可見院子裡竹林蔥蔥,隱約可聽到小橋流水之聲;另一座院子在這個季節只看見些綠枝葉,比不得這邊的景緻。
另一個接上,“自然是開拓應天府的大功臣了——諸位或許不知道,這文大人愛竹,連他的學生也酷愛畫竹;而這董大人呢,則喜愛白梅粉桃,若是三四月時,此園中油桐與桃樹一同開花,粉中帶綠,綠又襯托粉,這城中的春日便有了好風
景;若是冬夏交替之時,這梅桃粉白相間,著實是另一種素淨溫和的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