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著急建功立業,在徐州軍中當了好幾年米蟲的蔣幹先生為了早點讓同僚對自己刮目相看,兩天後就抵達襄陽城外的漢水碼頭,對此,楊長史借給蔣幹先生的親兵隊長李郎當然是牢騷滿腹,一是嫌日夜趕路太過辛苦,二就是嫌蔣幹先生不懂變通,太過古板正直,委屈自己不說,還連累了徐州軍中資歷排進前列的李郎將軍吃苦受罪。

也不能怪李郎挑三揀四,關鍵是蔣幹先生實在有些過分,在差旅費十分充足的情況下,能力平庸品德卻不錯的蔣幹先生竟然還想著為公家省錢,連一個廚子都捨不得僱上船,每頓都是讓隨從鼓搗些白煮魚充飢,撒點鹽了事,吃在嘴腥得直衝鼻,跟著楊長史享福習慣了的李郎將軍當然無法忍受。同時既然蔣幹先生連廚子都捨不得僱一個,就更別說楊長史出行時必不可少的歌姬舞女了,命格金貴的李郎將軍自然也就更加無法忍受了。

最讓李郎將軍忍無可忍的,還是蔣幹先生在對待禮物的態度,本來李郎將軍還十分好心好意的建議,勸說蔣幹先生別象楊長史那麼貪,把準備用來賄賂荊州官員的金銀珠寶貪汙兩成也就是了,千萬別象楊長史那麼貪得無厭,只貪汙三成都已經算是良心發現!結果讓李郎將軍肚子氣炸的是,蔣幹先生不僅連一個大錢都不肯貪汙,還反過來大罵李郎將軍德行低劣,教唆上司敗壞法紀,愧對主公,氣得李郎將軍足足有兩天沒和蔣幹先生說一句話。一心只盼著趕緊完成任務,返回楊長史身邊逍遙快活。

“唉,遇人不淑啊。以前跟著楊老色鬼的時候,本將軍埋怨過他太貪心太刻薄也太小氣,現在跟了蔣幹這個蠢貨,才知道本將軍以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客船靠上碼頭的時候,李郎將軍還在自怨自艾的哀嘆自己命苦,蔣幹先生的其他隨從卻趕了過來,請示下一步該怎麼辦——至於為什麼要向李郎將軍請示。則是因為蔣幹先生的吩咐,蔣幹先生知道李郎將軍跟著徐州軍的傳說人物楊長史,在外交戰場上南征北戰東征西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光以外交經驗而論甚至還在自己之上。所以蔣幹先生才了命令,讓隨從奉李郎將軍為首,一切都聽李郎將軍的安排行事。

蔣幹先生的其他隨從只是奉命行事,心情正極度不好的李郎將軍卻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大吼道:“下一步該怎麼辦?這都來問我?叫蔣大人出艙下船,接下來看荊州隊伍怎麼安排,沒看到我們的船一直有荊州船跟著麼?下面怎麼辦。我們做得了主麼?”

蔣幹先生的幾個隨從唯唯諾諾的去了,碼頭上兩個文士打扮的人卻有些糊塗了,其中一個容貌十分醜陋的文士,低聲向旁邊容貌清秀卻腿腳不便的文士問道:“孔明?你有沒有發現不對?怎麼這個徐州衛士。竟然是說叫蔣大人出艙下船?用這麼沒禮貌的語氣,似乎不象是一個下屬的所言所行啊?”

“我也奇怪這件事。”諸葛亮也有些疑惑,然後低聲說道:“沒關係,再看看情況再說。或許是這個衛士揹著上司胡作非為,語出不敬。這樣的事常有,我們也不用太過留心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關鍵是盯緊蔣幹,他才是徐州使節團的首腦。”

龐統點頭,然而讓臥龍鳳雛兩大智囊張口結舌的還在後面,當穿著官服的九江名士蔣幹先生出艙之後,貌不驚人的李郎將軍竟然連禮都不行一個,揹著手就大模大樣的搶先下船,還毫不客氣的向蔣幹先生吩咐道:“大人,叫他們把該帶的東西都搬下船,你也檢查一些該帶的信札公文是否帶齊,遺漏就麻煩了。還有,叫他們把我的行李帶上,我懶得回艙了。”

被一個下屬如此呼來喝去,能力差品德好還謙虛好學的蔣幹先生也毫不生氣,只是按照李郎的安排吩咐從人行事。見此情景,諸葛亮和龐統的眼睛幾乎瞪出眼眶之餘,心裡也不約而同的升起一個念頭,“這傢伙是誰?怎麼就好象他才是徐州使節團的首腦一樣?”

“怎麼是這個賊子?”看清李郎將軍的容貌時,諸葛亮身後的隨從親兵史雲風頓時大吃一驚,趕緊壓低了聲音,向諸葛亮稟報道:“軍師,這個賊子小人認識,他就是李郎,徐州長史楊宏的親兵隊長!當初小人進徐州大營刺探軍情時,就是這個賊子幫著楊宏匹夫坑害了我軍!”

“是他?”同樣聽說過李郎將軍鼎鼎大名的諸葛亮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低聲問道:“確認是他?沒有認錯人?”

“絕對沒認錯!”史雲風點頭,又咬牙切齒的說道:“絕對不會錯,這個賊子的醜惡嘴臉,就是化成了灰我也認識!”

諸葛亮和龐統又驚訝的對視了一眼,接著諸葛亮先是命令同樣被李郎認識的史雲風退後,小心別被李郎看到,然後才向龐統低聲說道:“士元,這事有些不對,或許我們的計劃要被迫做出調整。”

“為何?”龐統趕緊問道。

“官渡大戰時,亮因為曾經在楊宏身上吃了大虧,便花了些力氣研究此人,也無意間從中知道這個李郎的一些事。”諸葛亮向遠處的李郎努了努嘴,低聲介紹道:“這個李郎原是徐州沛國相縣守將韓直的麾下士兵,陶使君討伐陳梁汝南的黃巾賊時,他隨軍出征,頗有微功,被陶使君提拔為都伯帶到了彭城。後來楊宏楊仲明棄袁術投奔陶使君,不知為何這個李郎就棄了都伯職位,到楊仲明的麾下做了親兵隊長。”

“再後來,這個李郎陪同楊宏屢屢出使各地,北上冀州為陶使君向袁本初求盟求親,隨同曹孟德西進迎接聖駕。為陶使君撈取朝廷重職,招攬賈詡、徐晃等文武人才,還曾經出使過荊州,用盡各種手段把景升公的大公子拉到了徐州軍一邊,也曾陪同楊仲明到張濟營中為景升公招撫西涼軍得手,後來又幾次出使冀州化解陶使君與袁本初的裂痕,陪同楊宏招降麴義、趙雲等冀州大將,甚至就連關羽將軍遇害,他也在其中出力不小!”

“以他的功勳資歷。現在在徐州軍裡至少也能混上一個牙將,甚至都尉都有可能!”諸葛亮又低聲補充道:“但怪就怪在這裡,不管他立下了多少功勞,獲得了多少的賞賜,他的職位就一直沒有變過。始終都是楊仲明親兵隊長,與楊仲明是出並騎、寢並帳、食同幾,就象徐州重臣楊仲明的影子一樣,在徐州外交戰場上屢建奇功的楊仲明走到那裡,他就跟到那裡!有楊仲明的地方就有他!有他的地方就有楊仲明!”

“那他為什麼這次會隨著蔣幹出使荊州?”龐統心中一凜,然後突然醒悟了過來,低聲道:“難道說。孔明你懷疑,徐州長史楊宏楊仲明也來荊州了?只是沒有公開露面,讓蔣幹當幌子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楊仲明在暗地裡執行陶賊的離間毒計?這個李郎。則是楊宏與蔣幹之間暗中聯絡的信使?”

“很有這個可能。”諸葛亮點頭,又臉色陰沉的說道:“看來我們都太低估了陶使君的精明與謹慎,他料定蔣幹的使節隊抵達荊州後,很可能被荊州隊伍嚴密監視。不方便做一些見不得人的骯髒勾當,所以乾脆就讓使節團一明一暗。明裡讓蔣幹率領,吸引荊州軍的注意力,暗地裡則由得力心腹楊仲明出面,執行他的離間毒計!我們如果只把注意力集中到蔣幹的隊伍身上,就非得中計不可!”

龐統緩緩點頭,然後飛快說道:“孔明,應該請蔡瑁將軍多派人手,盯緊這個李郎的一舉一動,如果楊宏真的已經到了襄陽,李郎肯定會設法和他取得聯絡,我們盯緊了他就有機會順藤摸瓜,揪出暗藏在襄陽城裡的楊宏!”諸葛亮點頭稱是,然後立即命令史雲風去與配合己方行事的蔡中聯絡,讓蔡中多派人手,在暗中重點盯防李郎。

……………………

這裡大概介紹一下諸葛亮和劉皇叔的原訂計劃,因為不知道陶副主任的離間毒計下一步怎麼走,加上離間計十分難破,沒有鐵證如山的真憑實據,一般很難打消劉表已經生出的狐疑念頭,所以諸葛亮經過仔細考慮,決定採取一個比較被動的應對之策,那就是藉著蔡瑁兄弟的軍隊力量與密探力量,嚴密監視徐州使者蔣幹的一舉一動,待到蔣幹先生出手挑撥離間的時候,再動手拿一個人贓並獲,最後由劉皇叔和諸葛亮一起把罪證和證人遞上去,這樣也就能夠徹底化解劉表心中的一切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