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備胎曹丕(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是誰?”典韋趕緊又問道。
“典將軍,你說呢?”荀彧反問,微笑說道:“如果誣陷大公子的殲計得逞,我們這些老人聯手逼著大公子退了位,誰最有可能被我們扶上主位?”
“二……,二公子?”典韋聲音顫抖了,道:“怎麼可能是他?他不是幫著大公子說話,還自告奮勇要幫著韋康調查此事麼?”
“參與調查,不是有機會消滅可能被遺漏的證據麼?”荀彧笑得更是開心了,又飛快說道:“典將軍,曹將軍,你們一個掌握主公府的衛隊,一個掌握長安城防,暗中盯緊二公子和他的人,發現異常也不要打草驚蛇,暗中通知我們就是了。”
“那這件事要不要讓大公子知道?”典韋又問道。
“不必了,我們暗中替他辦就是了。”荀彧搖頭,面無表情的說道:“奉孝雖然逼著大公子在老主公靈前立了誓,大公子也不太可能違背誓言,但是為了預防萬一,我們還是小心一點的好。不管怎麼說,二公子無論心機還是隱忍都遠在大公子之上,又堅決敵對陶應殲賊,或許……,未嘗……。”
荀彧並沒有把話說完,但幾個曹軍老人卻都聽明白了他的意思,也都在心裡替他補充完了整個句子,“或許二公子,未嘗不是一個比大公子更好的選擇!”
………………
靠著荀彧和郭嘉等曹軍老臣的過人洞察和暗中維護,曹昂總算是勉強透過了蔣幹失蹤這一考驗關,並沒有象某些人希望那些被曹軍老臣轟下臺,得到了一點喘氣的機會整頓內部。然而外部的形勢卻益發的惡劣了起來,河東與弘農二郡都是接連告急,報告說徐州軍偏師臧霸隊伍已然打到安邑城下,並且在鹽湖戰場上擊敗了曹軍守兵,端掉了安邑境內的鹽湖鹽場,切斷了曹軍最大的軍費來源,守河東的任峻和裴茂隊伍毫無還手之力,只得死守城池牽制臧霸偏師。
正面的弘農戰場這邊,曹家兄弟能夠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仍然爭權奪利,其實靠的就是弘農太守鍾繇在正面戰場上為他們爭取時間,為了遲滯徐州軍主力的進攻速度,為潼關佈防爭取時間,鍾繇以區區四千軍隊困守弘農孤城,抗衡牽制兵力數十於己的徐州主力,儘管地處崤函古道的弘農城池也算得上是易守難攻,但也架不住徐州主力大軍的輪番攻打,陰謀詭計層出不窮的明攻暗取,在徐州軍隊的強攻巧取面前傷亡慘重,難以招架。被迫無奈之下,鍾繇也只好派遣使者急回長安,報告弘農守軍的具體情況,請求曹昂儘快允許自己撤回潼關。
在帶有淚痕的告急書信上,鍾繇告訴曹昂,如果曹昂一定要自己堅持到九月初一再突圍返回潼關,那麼弘農守軍的下場就只有一個,就是全軍覆沒!對此,鍾繇本人雖然已經有所心理準備,但是鍾繇卻不敢擔保麾下隊伍會隨著自己死戰到底,因為徐州軍隊的攻心戰術實在太厲害了,在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仍然堅決採取圍三缺一的攻心戰術,又不斷安排曹軍降兵到弘農城下喊話,宣揚徐州軍的善待俘虜政策,曹軍隊伍的凝聚力在這時代也算得上夠強了,可軍心士氣還是受到不小影響,鍾繇致書曹昂的頭一天晚上,弘農守軍都已經出現了士兵偷偷溜下城牆向徐州軍投降的情況。
鍾繇的告急書信送到長安城時,時間已經是建安十一年的八月十九,超過了劉皇叔承諾的增援長安時間四天,可是皇叔軍不僅沒有抵達長安城下,最新送來的斥候探報還清楚表明,截止到八月十六的傍晚,皇叔軍仍然還在陳倉一帶按兵不動,沒有絲毫東進增援長安的跡象。
弘農已經搖搖欲墜了,劉皇叔卻還在陳倉一帶遊山玩水緬懷祖先,原打算驅狼鬥虎的曹昂也沒了辦法,只能是趕緊召集荀彧、郭嘉和程昱等人商議對策。可是面對這一局面,王佐鬼謀如荀彧和郭嘉也是無計可施了,所以稍做商議後,首席謀臣荀彧只能是向曹昂說道:“主公,別無選擇了,不管大耳賊是為了什麼按兵不動,我們的驅狼鬥虎之計都沒有機會成功了,只能是讓鍾元常立即撤回潼關了。”
“主公,文若先生言之有理。”郭嘉也無奈的說道:“沒辦法誘使大耳賊出關迎敵,我們的軍隊也不可能出關決戰,再讓鍾元常在弘農堅守下去已經毫無意義,讓他突圍回關吧,不然的話,鍾繇或許連回關的機會都沒有了。”
“好,我即刻傳令。”曹昂表情無奈的點頭,稍一盤算後,曹昂又吩咐道:“讓張郃從華陰出兵,率軍四千出關,接應鐘元常回關。”
“主公,不能弄險。”程昱提醒道:“潼關以東是桃林塞,地形複雜,小路極多,陶賊又兵多將廣,要防著他分兵伏擊我軍,我們的主力戰兵可不多了。”
曹昂沉默了一下,然後堅持說道:“必須要讓張郃出兵,鍾元常的隊伍為了我們替主力佈防和休整爭取時間,已經犧牲得太多,能多救一人回來,就一定要盡力多救一人回來。就這麼辦了,仲達,即刻替我擬令。”
巴不得曹軍主力早些完蛋的司馬懿答應,立即提筆做書,荀彧和郭嘉等人卻悄悄嘆氣,暗道:“這位大公子,如果是在太平歲月,天下安定時,一定是一位仁君聖主,可是在這天下大亂時,害人啊。”
說來也巧,就在這時候,奉命調查蔣幹失蹤案的韋康和曹丕也來到了大堂上,向曹昂呈交了第一階段的調查成果,並且還推斷出了兩個蔣幹失蹤的可能,一是徐州軍細作深入到了潼關以西,冒充曹昂部下救走了蔣幹,二是曹軍內殲所為,有曹殲內殲安排心腹幫兇冒充曹昂部下,騙走了蔣幹使其失蹤。
“我軍中的內殲所為?”曹昂有些驚奇,問道:“我軍內殲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是為了討好陶應,又有膽量和能力如此行事,那他為什麼不在陶賊兵臨潼關時再發起內應,換取更大功勞?為什麼要冒如此奇險,救一個無關緊要的弔喪使者?這一點豈非太不符合情理?”
“能明白這點,算你不蠢。”荀彧和郭嘉等人一起心裡嘀咕,可誰也沒有聲張,只是把目光都悄悄集中到了曹丕身上。
早有如此懷疑的韋康不敢吭聲,曹丕卻拱手說道:“兄長恕罪,小弟有一言,不知兄長留心到了沒有?蔣幹失蹤之後,在父親的靈堂上,有人立即利用此事大做文章,把矛頭對準了兄長你……。”
曹昂臉色一變,低下頭盤算半晌,還是搖了搖頭,說道:“四弟不是這樣的人,他雖然恃才放曠,但他做不出這樣的事。你們再繼續調查,有了確鑿證據後再報我。”
韋康和曹丕趕緊唱諾答應,那邊荀彧和郭嘉等人則互相對視了一眼,雖然都有些不滿曹丕的一再骨肉相殘,卻也暗暗讚賞曹丕的嫁禍手段,也再一次確認了一點,曹丕遠比曹昂更加適合擔任曹軍統帥,與同樣陰險狠毒狡詐卑鄙的陶副主任抗衡。同時荀彧還生出了這麼一個念頭,想要儘快與曹丕單獨談談,諮詢他對潼關決戰的看法,乘機瞭解曹丕的軍事能力。
如果曹丕能有上帝視角,知道荀彧和郭嘉等人已經十分欣賞自己,那麼曹丕肯定不會有接下來的動作,但很可惜,曹丕沒有這個視角——曹丕只是看到司馬懿把一道公文呈到了曹昂面前,曹昂仔細檢查後這才簽名用印,然後還拿出了調動軍隊專用的兵符,連同書信一起交給司馬懿,讓司馬懿派人傳令,所以曹丕立即就表情輕鬆的隨口問道:“兄長,出什麼事了?需要動用兵符?”
“弘農守不下去了。”曹昂隨口答道:“我已經讓鍾繇放棄弘農,撤回潼關,安排張郃率軍出關接應,儘可能的把鍾元常的隊伍救回來。”
“弘農的戰事已經嚴峻到了這地步?”曹丕臉上大驚失色,心中卻暗暗歡喜,暗道:“好,玄德公等的就是這個訊息,得馬上讓玄德公知道!只要玄德公的隊伍到了長安,哼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