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陶應求和(第1/2頁)
章節報錯
��PS:純潔狼精心佈置和準備了很長時間的一章,各位新老朋友看了如果還覺得精彩,就請熱情支援。)
聽到陶應的命令,徐盛立即親自領了一隊弓箭手和盾牌手過來,保護著陶應靠近無名石山,不曾想林清小丫頭也拿著一面圓盾跟了上來,陶應怕危險本想把這個小丫頭攆回去,但轉念一想後,陶應又覺得這個小丫頭的炮筒子脾氣或許能派上用場,便低聲向小丫頭交代了一句,“小心敵人放箭,還有,不許亂插嘴!壞了我的大事,不管你爹是誰,都保不了你。”
“不插嘴就不插嘴。”林清小丫頭不服氣的頂嘴,又哼道:“我就是想看看,孫策和周瑜到底長成什麼傻樣,能被你這個書呆子的雕蟲小技耍成這樣。”
“那你一定會大吃一驚。”陶應笑笑,懶得和這個小丫頭浪費口水,靠著盾牌保護迅速靠近石山,在山下大聲喊叫道:“孫策將軍,周瑜將軍,請出來答話!徐州陶應,有一些話要當面對你們說!孫策將軍,周瑜將軍,請出來答話!”
現在來看看孫策軍殘部的情況吧,之前徐州軍隊將五架襄陽炮運抵戰場時,已經吃過襄陽炮苦頭的孫策軍殘部幾乎都已經絕望了,包括足智多謀的周瑜在內,唯一所能做的也就是祈禱襄陽炮打不到山頂了,不過當第一架襄陽炮把石彈打上山頂後,孫策和周瑜等人再唯一能做的,也就是考慮如何自殺避免落入敵手遭受奇恥大辱了。
讓孫策和周瑜意外的是,在完全穩操勝券的情況下,陶應竟然沒有命令襄陽炮繼續投彈殺敵,還親自來到山下喊話,要求與孫策當面對話,陶應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孫策和周瑜一時半會就說什麼都猜不到了。
“難道陶應小兒想親自招降我們?”孫策分析出這個可能。
“很可能如此。”周瑜點頭,又建議道:“伯符,用不著理這個陶應奸賊,直接用亂箭把這個偽君子射回去算了。”
孫策沒有同意,稍一考慮後,孫策平靜的說道:“公瑾,替我整理一下儀表和衣服,然後把我推過去與陶應小兒答話。不管陶應小兒到底打算幹什麼,我孫策都要與他見上最後一面,不能讓這個小兒輕視了我。”
“對,我也去。”黃蓋接過話頭,咬牙說道:“如果有機會,我就一箭射死這個奸賊!我們就算是死,也要拉這個小賊陪葬!”
程普附和,也贊同孫策與陶應再見一面,再答一次話,有機會就一箭射死這個偽君子歹毒小人,周瑜見孫策等人態度堅決,便也不再阻攔,替孫策整理了一下衣服和儀表,然後便推著孫策來到上山道路旁邊,與陶應見面答話。然而讓程普和黃蓋等人大失所望的是,貪生怕死的陶副主任是躲在長盾之後與孫策答話,旁邊還有好幾個拿著圓盾的徐州士兵保護補漏,而且距離還比較遠,強弓硬弩都很難射到他的面前,根本沒有放暗箭的機會。
“孫策將軍,我們終於又見面了。”陶應向孫策抱拳,遙遙行禮,大聲說道:“十數日不見,想不到將軍竟然已經憔悴之此,皆應之罪矣!冒犯之處,還望將軍多多見諒,應在此謝罪了。”
說罷,陶應還真向孫策遙遙一拜,極有風度的主動賠禮道歉。那邊周瑜則大聲喝道:“陶應小兒,少在那裡貓哭耗子假慈悲!伯符中了你的卑鄙毒箭。現在無法大聲說話,由我周瑜轉達,伯符說了,你這個小兒有屁就放,有話就說,要打就打,我們奉陪到底!但是要我們投降,你是做夢!”
“書呆子,這個周瑜比你俊哎。”林清小丫頭總算逮到了一個貶低陶應的機會,低聲笑道:“就是沒你有雅度,不過人家被你欺負成這樣,發發脾氣也沒什麼了。”
陶應懶得理這個小丫頭,又向周瑜拱手說道:“周瑜將軍,孫策將軍,還有各位將軍,如果你們認為在下是來招降的,那你們就錯了!孫策孫伯符小將軍是什麼人?十五歲便隨著孫堅老將軍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勇冠三軍,所向無敵,豈能是屈膝投降之人?在下之前派人招降,完全是誤會了孫策將軍已經傷重而亡,後來周將軍你們把在下的使者亂箭射回,在下就明白了,上天庇佑,孫策孫將軍你仍然在世!”
孫策罵了幾句髒話,然後由周瑜大聲複述道:“陶應小兒,少來這一套,似你這般笑裡藏刀的卑鄙小人,我們還能相信你的花言巧語?有屁就放,有話就說,你究竟想要做什麼?”
“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孫策將軍,周瑜將軍,你們真要認定在下是那種口有蜜、腹有劍的卑鄙小人,在下也無可奈何。”陶應無奈的搖頭,似乎很是傷感孫策和周瑜對自己的誤解。然後陶應又大聲說道:“伯符將軍,在下今天是以兩個身份來與你答話,與你談判協商。”
“兩個身份?那兩個身份?”周瑜替孫策好奇問道。
“第一個身份,當然是徐州牧次子的身份,站在徐州軍民百姓的立場上,與伯符將軍你談判。”陶應彬彬有禮的大聲說道:“在下的第二個身份,則是大漢臣民,站在大漢臣民的立場上,與伯符將軍你談判協商。”
“徐州牧次子的立場和大漢臣民的立場?你想談判什麼?”孫策和周瑜也徹底被陶應繞糊塗了。
“伯符將軍,首先,我以徐州牧次子的身份,代表徐州軍民百姓,請求與伯符將軍你談判停戰!”陶應語出驚人,大聲說道:“如果伯符將軍你答應與徐州軍隊停戰,答應永不侵犯徐州五郡,那在下立即下令退兵,解除包圍,並且給將軍你留下兩條大船和五百斛糧草,幫助伯符將軍你擺脫袁術大軍追殺,渡江返回曲阿,去與伯符將軍你的高堂和弟妹團聚!”
“咦?!”孫策、周瑜、程普和黃蓋等人一起瞪大了眼睛,也一起懷疑自己的耳朵聽錯了,沒等孫策說話,周瑜甚至都主動驚叫出聲,“陶應小兒,你又在耍什麼花招?你有這麼好心,主動放我們走,還給我們留下渡江船隻和糧草?!”
“伯符將軍,公瑾將軍,在下知道你們很難相信,也很難明白在下的良苦用心。”陶應很有禮貌的大聲說道:“但在下想問你們一個問題,在下把你們這數百殘兵殺光殺絕,有什麼用?殲滅了你們,袁術就不貪圖徐州五郡了?紀靈的三萬大軍就自己主動退兵了?既然殲滅你們以後,袁公路不會改變對徐州的敵視,紀靈也不會退兵,那我又何苦對你們趕盡殺絕,憑空背一個狠毒罵名?!”
說到這,陶應頓了一頓,又大聲說道:“但伯符將軍如果能與在下停戰締盟,相約永不互相侵犯,那情況就大大不同了。伯符將軍你已經不容於袁公路袁府君,在下撤圍之後,伯符將軍你肯定會南渡大江,返回曲阿去與高堂弟妹團聚,屆時,袁公路震怒之下,必然會掉轉刀鋒向南開戰!如此來,對我徐州軍民百姓來說,自然是有百利而無一害!身為徐州牧次子的在下,自然也可以從中受益無窮!”
孫策和周瑜面面相覷,心中也燃起了一點希望,暗道這個偽君子話倒是說得不錯,如果袁術老兒把軍力轉向南面,這個偽君子確實可以受益無窮。而且這個偽君子也說得對,這個時候他還堅持把我們趕盡殺絕,除了多拿幾具首級邀功外,其他也是毫無意義,倒不如把我們放了,讓我們替他去吸引和抵擋袁術老兒的怒火。
心動之下,孫策讓周瑜大聲問道:“明武將軍,你這番話,確認不是在說笑和戲耍我等?”
“君子一諾千金,在下雖然不才,但也從無戲言。”陶應回答得十分嚴肅,旁邊的林清小丫頭則直翻白眼,暗罵書呆子鬼話連天,從無戲言,那你這書呆子在我面前那些油嘴滑舌又是什麼?
“伯符將軍,你還記得那一日在東城,你對在下說的幾句話嗎?”陶應又大聲說道:“當時你說,徐州乃是四戰之地,如果我把廣陵郡雙手奉送與你立足,你就將與在下締結盟約,在徐州遭遇危難之時出手相助!在下知道你這些話並非完全戲言,如果陶應真能借一塊立足地給你,你為了避免與曹操、袁紹等強敵直接開戰,也為了避免唇亡而齒寒,在徐州告急之時,你也必然會言而有信,出手相助!”
“說了可能伯符將軍不信,當時你說這番話時,在下其實十分心動。”陶應繼續大聲的嚴肅說道:“因為在下看得出來,伯符將軍你絕非池中之物,遲早要一飛沖天,魚化為龍!如果在下能結識伯符將軍你這麼一位朋友,得到你的幫助,那麼徐州五郡就可以獲得一大臂助,獲得一大強援!”
口若懸河的說到這裡,陶應搖了搖頭,更加誠懇的說道:“但很遺憾,廣陵乃是徐州土地,站在徐州牧次子的立場上,在下絕不可能答應將軍你的要求,這才有了後來的事。所以,伯符將軍,你到江南去吧,江南有九郡八十一州,足夠大,容得下你這條飛天神龍!在下別無他求,只求伯符將軍你在江南大展拳腳之後,不要忘了當日你對在下的承諾,在徐州五郡遇急之時,伸出一隻手,幫助徐州軍民百姓一把!”
滔滔不絕的說了這麼多肺腑之言,陶應又向孫策作揖到地,情真意切到了極點。而孫策和周瑜等人卻是聽得欣喜若狂,對陶應放長線釣大魚的長遠目光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喜不自禁之下,孫策又讓周瑜替自己大聲問道:“明武將軍,你能對我們這麼好,一定不會沒有其他原因吧?說吧,你還有什麼條件?”
“伯符將軍明察秋毫,確實如此。”陶應禮貌點頭,又向孫策遙遙拱手,大聲說道:“這也是在下站在大漢臣民立場上,準備與伯符將軍你協商的事。現在,在下以大漢臣民的身份,懇求伯符將軍你,歸還大漢天子的傳國玉璽!倘若伯符將軍答應,在下立即下令撤軍,為伯符將軍你留下船隻與糧草,與伯符將軍你締結永不互相侵犯的盟約!”
山上山下鴉雀無聲,每一個人都被陶應的這番話驚呆了,也每一個人都沒想到,陶應答應放孫策渡江南下,竟然是為了這個目的!
“哈哈哈哈哈……!”又過了片刻,山頂上終於響起了孫策和周瑜的瘋狂大笑聲音,周瑜還指著陶應大笑說道:“陶應小兒,你的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不是?花言巧語的說了這麼多廢話,原來你的真正目的,是為了那枚傳說中的傳國玉璽啊!”
“不錯!”陶應坦然點頭,大聲說道:“替大漢朝廷討回傳國玉璽,確實是在下的目的,但這也是每一個大漢臣民的心願!傳國玉璽乃天子之寶,因董卓之亂不幸流落民間,陶氏一門世食漢祿,久受君恩,一有機會,自然要替大漢朝廷追回傳國玉璽,奉還天子,以盡臣子本份。”
“真是說得比唱得好聽!”周瑜冷哼,又替孫策大聲說道:“陶應小兒,你想要傳國玉璽,找錯人了!傳國玉璽在董卓之亂時不知所蹤,你想要,自己到洛陽或者長安找去,我們手裡沒有!”
“孫策小兒,你還要執迷不悟到什麼時候?”陶副主任再次發揮翻臉比翻書還快的公務員本色,指著孫策大罵道:“孫策小兒,傳國玉璽在誰手中,你我都是心知肚明!玉璽乃天子之寶,你身為漢臣,世受君恩,卻私藏傳國玉璽不肯交還,無君無父,大逆不道,你是何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