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五成帶著兩千人跑得飛快,見到身後又一萬蒙人追擊後,他果斷的將隊伍分成了三股,一千人往回跑,去找彭巍的大部隊。

李大毛和他各帶五百人分頭朝南北方向而去,若是蒙人選擇繼續追擊的話,他們就打算找個地方利用地形將追兵盡數給解決了。

而蒙人若是不追擊他們,那他們便準備化身為斥候,咬著拖雷的隊伍不放。

果然,蒙人見到他們兩千人還敢兵分三路,立即也選擇了分兵追擊。

五千人追擊往大軍而回的隊伍,他們只打算追出五十里便立刻返回。畢竟誰也不知道彭巍的大軍還有多久能追上來。

而陶五成和李大毛的兩隻五百人隊伍則沒有那麼好命了,兩隻兩千五百人的隊伍發瘋般的死死咬著他們,勢要用琉球軍的鮮血來洗刷之前一戰的恥辱。

陶五成帶著五百人往北而去,他的目的地是三十里外的一片山脈密林。

儘管密林會讓火銃失去對付蒙國騎兵的優勢,但同樣也限制了騎兵的發揮。

不過論山地野戰,陶五成經過一年在海外的打磨,對於琉球軍充滿了信心。

面對多餘自己五倍的兵力,他完全有自信將這群蒙人生生耗死在密林之中。

蒙人對於周圍的地形自然也十分清楚,見陶五成他們逃走的方向便明白了對方的打算。

但是他們對於山地戰同樣也充滿了信心,不談兵力是對方的五倍,就是長期東征西討累積下來的經驗,什麼樣的地形他們沒打過。

琉球軍的火銃在樹木密佈的林地之中必然不能再發揮出應有的威力,而他們的弓箭則會化為奪取琉球軍生命的利器。

儘管不能騎著馬衝鋒橫掃對方,但這種類似於狩獵的方式收割琉球軍,更讓他們感覺到興奮。

很快,陶五成帶著琉球軍便一頭扎進了密林之中,然後迅速的化整為零,以是五十人為一支小隊迅速消失在了這片樹木繁茂的密林之中。

半刻鐘後蒙人大軍趕至,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兩千餘人的隊伍便浩浩蕩蕩的衝了進去。

一進入密林,蒙人便開始搜尋蹤跡,並迅速的發現了琉球軍再一次分兵的事實。

面對如此毫不掩飾的痕跡,蒙人的統兵將領立即大怒,並也作出了跟陶五成同樣的選擇。

分成十支隊伍追擊,他要一個不留的將琉球軍盡數宰殺於此。

其實在密林入口處留下蹤跡,是陶五成故意為之的,山地密林作戰,不管琉球軍再如何強大,若是集中在一處決戰,都很難是五倍於己的蒙人對手。

除非是天險地帶,不然他們的優勢很難發揮出來。

只有當人數減少到了一定的範圍,利用密林的縱深將蒙人切割成一塊一塊,他們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狩獵本領。

當初臨安軍在交趾不就上演了一出這樣的好戲麼?十人為一組,引誘,拉扯,偷襲,暗殺,各種手段齊出,將交趾大軍殺的不敢入山。

臨安軍都如此,更何況他們的老大哥琉球軍了。

儘管對手換成了蒙國,但最終的結果,與當初不會有太大出入。

陶五成這邊深入密林之中與蒙軍展開游擊戰,李大毛那邊則又是另一番光景。

就在他們分兵沒有多久,帶著五百人朝南邊而去的李大毛居然遇到了彭巍撒出來的斥候。

原來彭巍的大軍此時已經離這裡不遠,撒出斥候正是為了接應陶五成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