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露相(7)
章節報錯
王婆連忙唸了一聲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老身之前說什麼來者?這世上啊,確實是有不愛錢的人,有那種只看中感情的人,這小潘娘子啊,就是後者,若說不愛錢,也不完全可能,她更加註重感情,倒是真的,大官人也絕對不能以看待平常女子的眼光對待與她,她可是有很強的自尊心,要不然也不會當年在人家家裡當侍女的時候,拒絕了主人的要求,也拒絕了自己當小妾,所以,她是有一份心高氣傲的,畢竟人家有那麼一副漂亮的容顏,您可要是悠著點,若是想得到美人,可是要改改您的壞脾氣呢,也不要用朝天的鼻孔看人,這樣會把人看扁了。”
西門慶笑道:“老天爺啊,我哪裡把人看扁了?我哪裡會瞧不起那位小娘子了?我喜歡她還來不及。”
王婆笑道:“我原本以為西門大官人會有不一樣的手段,收服這樣的小娘子,那還不是一炷香的功夫?沒想到老馬也有失蹄的時候,您今個兒竟然連摸都沒有摸到,也真真是駭人聽聞的事情了。”
西門慶笑道:“乾孃不要造謠,也不要胡說,我哪裡沒有摸到邊了?明明也是摸到了手,至於能不能摸到其他的地方,就還要依靠乾孃您,要仰仗乾孃您了,還望乾孃趕緊成全則個,也是趁熱打鐵,我估摸著那小娘子現在回去,心裡也是七上八下的額,也是春心蕩漾,我對自己還是有這樣的自信的,她雖然面子上不說什麼,但是心裡一定也是動搖了,心裡肯定更加瞧不上她那位矮小的丈夫了,這下正是好時候,還望乾孃多多幫幫我,多多幫我去那隔壁走動走動。”
王婆笑道:“‘眼望旌節至,專等好訊息’;不要叫老身‘棺材出了討挽歌郎錢’!我自然會為你考慮,也不會讓你失望,你也不要讓老身白忙活,讓老身失望了啊。”
西門慶笑了去,不在話下。
話說那武大郎在鄒員外家做炊餅,是做一天結一天的錢,做了幾天,也離開了家幾天,武大郎很是擔心家中的妻子,怕家中的妻子不出門,家裡的東西吃完了,會感到很是飢餓。
武大郎做了幾天的炊餅,便向鄒員外提出了告別,他做好了好幾天的炊餅,拿了錢,急忙忙朝家走來。
那鄒員外一家卻很是叫苦。
他是做七十大壽不錯,但是這大壽請來賣炊餅的武大郎確實由於好友西門慶的囑咐,說是讓他務必請武大郎來做炊餅,說武大郎曾救了他的命,他想要回報,善良的武大郎卻不讓他報答,沒辦法,他只能央求鄒員外來替他報恩。
鄒員外一家沒有喜歡吃炊餅的,請來武大郎,武大郎很勤勞的做炊餅,越做越做,這一家人也很是發愁,還是管家聰明,讓人將武大郎做的炊餅,拿出去賣,而且憑藉著是賣了捐給窮困人家的由頭,將這個炊餅賣得很貴,管家又幫助鄒員外大賺了一筆,鄒員外很是高興。從一開始看到武大郎很討厭,到了現在,都不想讓武大郎走了,這武大郎做的炊餅啊,買的人還是真不少。
武大郎匆匆回家,趕緊去見妻子。
他心裡一直牽掛著妻子,回到家中,一直呼喚著愛妻的名字。
直到看到了妻子的身影,很是平安,也很是祥和,他心裡的大石頭也就落下了地。
他將從鄒員外家裡帶來的炊餅給妻子潘金蓮熱了熱,笑道:“大姐,你吃一吃這個炊餅,可是比我們平日裡的好吃。”
思齊笑道:“跟著你,就是天天吃炊餅,你這一次好不容易去到人家有錢人家裡,也不給我帶一點大魚大肉,讓我開開葷,竟然還讓我吃炊餅,竟然還是讓我吃的是你在那裡做好的炊餅,我看你是昏頭了,不知道什麼好吃了。”
武大郎笑道:“大姐,你聽我說,這個炊餅啊比我們平日裡在自己家裡做的好吃多了,我在鄒員外家裡啊,用的麵粉要比我們自己在外面買的好吃多了,所以做出來的炊餅也是要好吃的多的,這可比那些大魚大肉的好吃,我這次去鄒員外那裡,也沒有吃什麼好的,也不過都是一些家常菜,他們那裡大廚做的飯菜還沒有大姐你做的好吃,只是飯菜多一些,其他的並不比我們好,我看那鄒員外也是很可憐,雖然很有錢,但是每次吃飯的時候總是一副怕花錢的樣子,真是何苦呢。”
思齊嘆道:“也許越有錢的人就越是吝嗇吧,越是吝嗇了,才能越加有錢。”
兩人又說了一會話,武大郎說了一些在鄒員外家裡的見聞,感嘆人家家裡的房子有多麼好看,自己家裡的房子比起人家的,是何等的寒酸,思齊倒是安慰了一番,說離開這裡,可以找一處沒有人的山野田間,也建造一處高大的房子。
自此之後,武大郎不想在家裡待著了,還是每天都要出去賣炊餅,他覺得一天不賺錢,一天就難受,他將從鄒員外那裡賺來的錢,都交給了思齊,思齊也都給好好儲存了起來,思索著這筆錢應該怎麼用。
思齊暫時將這筆錢好好的儲存起來,埋在地下。
話說那王婆也受了西門慶的囑咐,一直來找尋潘金蓮,思齊也只是假裝病重,不肯出來相見,同時也囑咐武大郎也一定要這麼說,而且要說自己病的很嚴重,最好說自己是得了癆病。
王婆自然是不相信,一個好好的人,之前還活蹦亂跳的,怎麼就會得了癆病?要按是得了癆病,這武大郎還能如此放心的上街上賣炊餅?這武大郎怎麼會不得癆病呢?
為了不讓自己的棺材本飛了,王婆只得日日都來煩武大郎夫婦,有時候思齊會煩的不了,會見一見,見了也只會假裝暈倒。
王婆見到思齊敷衍她,也就下了狠心,冒著一定的危險,到處散佈流言,有些是很不利於思齊的流言,不過多久,就已經很多人都知道了這些流言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