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按兵不動(2)(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思玄的子侄輩裡挑選一個,不是很難,即使公孫殺了很多宗室子弟,還是給留下了可供挑選的人,比如現任遼王、襄王,都是思玄的子侄輩。
但也有難處,這些子侄輩都比思玄大,過繼給思玄當繼承人,不是那麼合乎情理,只能再往下一輩挑選,可惜下一輩小的又太小了,最大的也才五六歲,最小的才幾個月大,這是妥妥的幼主,很容易引起動盪,比如外戚擅權。
瑞王將目光移到了沉默不語的魏王李讓身上,“不如迎魏王承繼大統,魏王正當壯年,文治武功頗盛,天下百姓也應需要一個年長的君王。”
福王說話直,直接道:“我看真是沒有比魏王更合適的了,不是太小,就是太老,中間的那些呢也是很不穩重,遠遠不如魏王,讓魏王承繼大統,也能讓列祖列宗安心了。再找些娃娃,身體差,保不齊哪天又出事了。”
他感到深深的糟心。
一年之內,兩場國喪,一個還那麼年輕就死了,走到了他的前面,真是晦氣,他看到這場面感到自己的壽命都要短了。
瑞王、福王兩人發話了,眾人皆是沉默不言。
這些三省六部的長官們,個個都還沉浸在年輕皇帝駕崩的訊息裡,震驚又不敢相信,但又不得不相信,心中充滿了疑雲,他們都是混跡官場多年的聰明人,這件事情到底有沒有貓膩,他們的心裡都有數,聽到宗室裡年長的福王和瑞王要求立魏王,心裡更是跟明鏡似的了。
這分明就是一場早已經安排好的大戲,就等著鳴鑼開唱,年輕的皇帝也是至關重要的演員,他的死是必然的。
三省六部的長官們頻頻低頭,心中都在可憐年輕的思玄,那麼有朝氣,那麼仁義,本應該會是個好皇帝,可惜熬走了公孫,沒能躲得過宗親。
他們都是相當期待思玄能夠慢慢成長,逐漸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他們都在等這麼一天,沒想到這一天永遠不會來了。
痛失明君,也讓他們對魏王有很大的反感。
敢於弒君的人能是什麼好人?
上臺了以後不知道要怎麼對待他們這一幫大臣呢。
再者魏王是都城外的藩王,在魏國經營多年,自然有自己的大臣,等到魏王上位,這都城裡的位子也要換人了,他們這些宰相們也要拍拍屁股走人了。
他們甚至預料到了魏王會比公孫還要狠。
公孫適之接著整飭吏治的名頭,打掉了一批酷吏,整倒了一批不肯聽命於他的人,但是大部分的重要的官員沒有動,而且對他們相當不錯,畢竟是幾十年的老夥計。
魏王就不一樣了。
於公於私,他們都不會同意魏王承繼大統。
中書令宋騫第一個站了出來,除了私心,他更在乎公義,他不想看到一個弒君的人君臨天下,接受臣民的跪拜與景仰,這樣的人得位不正,不配。
“臣以為,理應該按照禮法,在下一輩的宗親中尋找合適的人承繼大統,延續先皇這一脈,若是直接跳過,選了魏王,只怕是不符合禮法,這宗廟牌位也不好定奪,臣懇請在宗親中挑選一位合適的殿下入繼先皇名下,承接大統。”
有了第一個人出來發言,剩下的人也開始滔滔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