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禮結束後,星城最高議會透過會議決定了八個替補候選人,除了紀河外最年輕的都已經41歲。

但年齡在這個時代從來不是優勢,能力才是。

紀河多年的鋪墊這時候再次起到了關鍵作用。

翻看他的成長曆程,沒有任何汙點,即使曾在排程部任職時得罪了不少同事,但初心從來都是以星城發展為核心理念。

這樣的履歷太完美。

封棋的忠實信徒、不畏強權的執行者、任務的貫徹者……紀河身上有太多標籤,每一個標籤都代表著他前期的一個鋪墊。

更重要的是,紀河還很年輕。

既有前線履歷,又是從基層崛起,紀河的成長經歷完美符合了最高層內心的需求。

但挑選星城最高議會的決策者不是兒戲。

投票開始前,紀河他們要面對的是來自星城最高議會的實踐測試。

接下來的時間,他們八個候選人都會獲得星城最高議會的部分權力,然後用手中權力與自己的能力去處理星城的各項事務。

這將關係到他們接下來的是否能夠脫穎而出。

星城最高議會給他們的第一個任務是對接銀月族,處理兩族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

這一次,紀河從一個執行者變成了半個決策者。

但到手的權力只是暫時,根本無法支援他推動星城的

改革。

紀河沒有沉醉在現有的高度,繼續兢兢業業的學習與成長,他透過資料庫詳細查閱了人族與銀月族的結盟歷史。

歷史人傑從林染與銀鈴的愛情開始,到盟族法典的修訂,直至銀月族降臨……。

用了半個月時間將所有資料看了一遍後,紀河開始思考一個問題。

星城最高議會為何要將對接銀月族的任務交給他們。

星城與銀月族的關係發展穩定,對接流程經過數百年的發展不存在問題,無論他們是否接手都不會對原有的流程有任何影響才是。

但既然星城決策層給了他們這個任務,肯定是想要看他們的表現。

順著這個思路去想,紀河陷入了沉思。

自幼老師就教導他,看待任何問題都要從宏觀與提出問題者的視角去看。

思索中,紀河的腦海中逐漸有了想法。

這次挑選的是星城的最高決策層一員,看重的顯然不是他們完成任務的執行力,需要的是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次對接銀月族,顯然需要他們去發現與解決兩族合作上的問題。

為了印證自己的猜測,紀河重新翻看了一遍兩族的合作發展歷史,等再次看完一遍後他忽然明白星城最高議會決策層想要做什麼了。

歷史在改變,人族與銀月族的合作模式也已經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

曾經的星城站在絕對的優勢地位,給予銀月族各項扶持,並以封棋設定的積分制度與銀月族進行利益交換。

具體的流程是,銀月族透過技術與人力輔助星城發展獲取積分獎勵,然後用積分在星城提供的材料清單中換取各類資源。

這個合作模式延續至今。

但紀河發現現在的情況早已不同往日。

銀月族正在高速發展,透過族人打工賺取積分等方式,已經完成原始積累,現在正在開闢星城往東方向的補給區。

這是一個獨屬於銀月族的前線補給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