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沒有任何工作是鐵飯碗,包括公職人員也一樣,但畢竟是人情社會,有些事多多少少存在,無法避免。

這麼做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影響,紀河很清楚。

既然是人情社會,他這個破壞者必然會被某些人記恨。

但紀河更明白一件事,他的所作所為不是給這些人看的,他的目標在最高點,這麼做正是為了給未來的自己鋪路。

等影響被消化,現在的所作所為將是為他履歷增添一筆色彩。

他要的是星城民眾對他的看法,是星城的最高層對他的看法。

期間為了將資源排程上的效率更最佳化,紀河還與交通等部門商議,制定出了一條嶄新的資源排程路線。

畢業後的第五年。

由於表現過於優異,他的名字被提到了最高會議的討論組。

翻看紀河的履歷,最高層的決策者們都為之驚訝。

這個時代,優秀就該破格上位,不存在熬資歷的過程。

因此紀河如願獲得了服務於星城最高議會的資格。

這曾是他的老師努力一輩子才達到的高度。

但工作的性質也由此發生了改變。

曾經的他是資源排程部門的決策者,但在服務於星城最高會議後,他從決策者變成了任務的執行者。

工作內容是完成每一次星城最高會議的決策,或是傳達訊息,或是監督決策的執行,等等。

例如最高會議透過決議,開發某塊地,搭建一座嶄新的設施。

紀河就需要監督專案的程序,傳達與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分工,保證最高會議的決策得到貫徹。

僅28歲就到了現在這個位置,紀河知道自己距離目標又近了一步。

他要做的就是將最高會議的每一項決策都堅定貫徹。

即使這個決策自己並不認同。

老師是前車之鑑,沒有達到能夠影響決策的高度與位置前,任何突出想法都可能影響到他繼續走下去。

……

32歲那年。

葬禮。

天空陰沉,下著濛濛細雨。

穿著一襲黑衣,紀河任憑雨點拍打自己的臉頰。

遙望遠處被抬起的木棺紀河眼中閃爍光芒,他的內心沒有絲毫悲傷,只覺得有一股強烈的情緒在內心激盪。

他知道現在有一個上位的機會擺在自己面前。

即將被厚葬的老者是星城城市管理層的決策者之一。

因為工作時勞累過度,突發意外,僅73歲便突然猝死。

現在他的位置空缺了出來。

接下來必然會挑選出接替其位置的候選人,然後由最高議會投票決定由誰頂替空缺的位置。

這對紀河而言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