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
章節報錯
那是2008年,去歐洲的路上,想到飛行時間長達1112小時。就在IPAD裡下載了幾本網路小說,準備打發時間。此後一發不可收拾,就這麼喜歡上了。至今有13年。不記得看了多少本書,只記得因用IPAD看書,時常眼睛不適,容易流淚。於是換了KINDLE,電子墨水的確好了很多,但質量堪憂,換了一個國產的牌子讀書本,之後又換了4個KINDLE,都是因為長時間用來看書,把表面的仿橡膠皮磨壞了。
這幾年因為各種APP出現,又改用手機看書。每天至少1012小時閱讀時間,幾乎從不離手,哪怕開車時,也是開著語音聽書。
因此,把自以為喜歡的小說,或者網路上推薦的各種榜單,以及自己所知道的有名的小說看的差不多了,且題材不限,什麼都看。若要估算應該大約有上千本了吧。
近年來書荒時常出現。好多書都是看了一會,就實在沒有再讀下去的願望。這就有了自己寫書的念頭。
其實,這個念頭不是現在才有,早在80年大二時。校報、省報就不時刊登我的豆腐塊文章。不過那個時候,是想掙點稿費,補貼學費和生活費。83年大學畢業那年,我放棄了可以自由選擇許多好的單位(那時國家包分配),自願去支援西藏。這一去就是10年。就是那一年,我寫了一本《西行散記》,詳細描述了從南京到西寧再到格爾木,再搭乘貨車進藏的艱難旅程。在某個省報上連載。
10年西藏生活,遇見或聽說過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93年回到內地,便開始動筆,試圖將這10年的歷程寫出來。那時電腦很落後,還是軟盤,裝了10多個軟盤,還是因創業忙碌而擱置下來,直到現在。
前些時候,終於有動筆的念頭,又發現自己已沒有那個能力,或者沒有恰當的環境,寫出那10年跌宕起伏的故事。那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幾個階段,可以說遇見了太多人物,經歷了太多事情,每個階段單獨都可以成為一本書。但我寫不出來。
於是,有感自己從事企業近40年,希望從企業管理層的角度,來描述一些情節和思維。本是想盡量有一些管理方面的感悟,但我一直認為,管理本就沒有什麼模式可言,一家企業不同階段,都應調整。更不要說不同企業之間,參考價值就不大了。
當然,還是有許多共性。
扯遠了,這不是今天要說的話題。
於是動筆了,選擇了差不多30年前想寫的故事,但換了一個角度,並用科幻的形式,戲言也罷,戲說也罷,總之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為的是將來有機會寫下那10年或者後來的30多年真實的故事,而練練筆。
本是退休生活的一個補充,135天的創作,平均每天3886字。手慢無法和寫手們比擬,但自己做到了動筆後就沒有一天斷更,哪怕慢一點,少一點。這是自己多年做人的自律所致。更是對8000收藏本拙作書友的回報。
囉嗦了,其實所謂感言就一句話,喜歡、不喜歡,都是因為你們關注過,我要對所有書友,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