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收割倭國(2)(第1/2頁)
章節報錯
馬由繼續說道:
“當然,我和我的夥伴們,也要實地考察和體驗一下倭國的投資環境,是否適合我們發展。”
馬由隱晦地提到了投資環境的問題。一方面這是一個成熟的企業家,每到一個國家或異地投資,都須首先要考慮的問題。自己的設想再好,若是當地政治、經濟政策不和諧,企業投入越多、風險越大。
另外,倭國對外國資本併購倭國企業,一直非常警惕,建立了極為嚴格的法律限制措施,有若干專門機構進行程式化阻撓,
倭國財務省有一份被認定為對國家安全相當重要的企業名單,名單上的518家公司將受到更嚴格的外資持股規則約束,其中包括東芝、富士、豐田汽車、索尼、倭國石油勘探、日鐵礦業等知名企業。
在國防、核能、航空航天、公共事業、天然氣、網路安全和電信等12個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領域,收購倭國企業1%或以上股份的外國投資者將接受預審。
此前,倭國法律還規定,外國投資者若要買入上市倭國企業10%或更多股權,或收購未上市企業股份,需向倭國官府申報並接受審查。若倭國政府發現有不達標之處,可勒令外資更改或取消投資計劃。
類似還有不少令不少外來企業非常不適應的一些法律條款,如黑澀會合法化,社團比比皆是。讓人們感到一些不安。天曉得哪天就惹到了這些無法無天的小官府。
倭國方面不少人還處於興奮之中,沒有完全聽懂馬由話中之意。以為馬由擔心的是政策方面的問題。
畢竟現在是特殊時期,只要藍星集團看得上,收購、入股怎麼都可以商量。這次金融危機,至今已直接導致了3萬多家倭國企業破產,即使一些全世界著名的大型製造業,在官府政策扶持下,雖沒破產但也舉步維艱。
馬由金口一開,意味著大筆大筆的米金,就要流向倭國這些資本家口袋裡。他們對藍星集團的實力都沒有絲毫質疑,若換一家外國企業來談投資,估計就不會這這麼熱情的接待了。倭國人欺軟怕硬的特質,早已在骨髓裡、血脈中根深蒂固。
倭國商界代表橋本一郎等馬由話音一落,連忙起身半弓著腰行禮後,一臉媚笑:
“尊敬的馬董事長,我們商界一定拿出最大誠意,安排最好的企業來和藍星合作,請多多指教!”
接下來,令外國企業最頭痛的公平交易委員會、工商所等機構也紛紛表示,政策會對藍星集團大力開放,審查程式高效配合云云,不亦樂乎。
馬由聽聞眾官員這番承諾,感覺有些倭國現在的確十分著急了。
倭國曆經米國的廣場協議打壓一蹶不振後,再遭受亞洲金融風暴席捲,他們不得不低頭,開始懇求外來企業投資製造業。
“世事難料呀,遙想1985年廣場協議之前,倭國資本家揮舞著支票,大喊著買空米國,何等趾高氣揚。”馬由腦海中對星兒感嘆到。
“哪知米國老爹用廣場協議這個硬棒,打得他們暈頭轉向,淪落了13年,而且按前世軌跡,還將沉淪10年以上。即使有了華國大力改革開放,大批倭國企業在華國市場橫衝直闖,試圖佔領華國市場,挽回一些損失,力求東山再起。而華國正需要外來投資轉化之前單一、僵化的國有企業體制。才讓倭國經濟10多年的萎靡、倒退,看到了一線希望。”
“然而金融風暴,讓這一絲希望即將破滅。很多倭國企業後院起火,大本營都守不住了,他們的根基也被“乾爹”打折了,恢復元氣還遙遙無期。”
星兒也接著道:
“其實和他們島國意識有關係,近現代以來,東西方文化中優良的傳承,哪都未學會。反而將海盜文明的那種自大、掠奪和殘忍等學得像模像樣,最終幾次自食其果,才有了點在他們這樣十分卑微又外強中乾的德行。”
這一世,因藍星集團強勢崛起,不僅在高階機床、半導體、高階汽車、高階影像器材和影視裝置超越倭國企業這些昔日強勢領域,還集中在白色家電領域釋放技術,目前國內市場,基本已是國產家電佔據了優勢,不久後,定可將所有倭國家電,掃除華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