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靜音飛行(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馬由看來,這種僅靠外形最佳化,來消減音爆的技術路線太過單一。且因其奇特的外形,犧牲了飛機其他方面的效能。包括增加了製造難度、提高了造價等。
而《星兒971型》穿梭機,外形設計考慮了各種最佳化因素,有比X59更有效消音的氣動造型,還包括利用馬赫截止現象,同時還兼顧了超高音速、太空飛行等需求。
前端沒有透過浪費造價設計出一個長長的尖銳鴨嘴,來破除空氣阻力。而是採用類似反重力技術,對機身和前端進行包裹一層力場。起到雙重消音的效果。
另外,對動力系統的靜音改造也極為徹底。
傳統飛機的噪聲組成,主要包括風扇前傳聲、風扇後傳聲、核心機噪聲(包括高壓壓氣機、燃燒室和高壓渦輪)、渦輪噪聲和噴流噪聲;其中風扇噪聲和噴流噪聲是航空發動機的主要噪聲源,風扇噪聲包含離散單音、寬頻噪聲和多重單音,噴流噪聲包含寬頻噪聲和寬頻噪聲。
穿梭機沒有使用傳統化學能源,少了眾多噪音源中的核心機噪聲以及因燃油發動機技術,必須的各種傳動機械執行的噪音。
因有反重力裝置,無需靠發動機解決升力,因此馬由在設計時,採用了三臺細小的壓縮空氣推進器,結合啟動造型,隱藏在機身尾部兩側和頂部。沒有傳統飛機吊在機翼上巨大直徑的發動機風扇。從而消除了風扇前傳聲、風扇後傳聲以及渦輪噪聲和噴流噪聲等。
其次,穿梭機不到10噸的重量和長度僅10.3米小巧的尺寸。即使不做任何消音設施,產生的音爆也較小。
勻速飛行了1個小時後,智腦反饋回來的各種資料極佳,沒有任何隱患。
馬由見狀,下令繼續加速,穿梭機大氣層內飛行最高設計時速是10馬赫,但第一次測試,馬由還是相對保守,只用8馬赫速度,在印度洋南側上空,持續飛行了一個小時,所有測試表明穿梭機無論結構、動力系統、生命維持系統、通訊系統等,均十分穩定。
而且,在這兩個小時58馬赫的高速飛行中,機體表層產生了最高達700攝氏度高溫,但瞬間被溫差發電系統吸收,全部轉換為電能。讓表層材料穩定在攝氏100度以內,有巨大的耐溫餘度,穿梭機內部則保持22度恆溫。
在大氣層內完成了所有測試科目後,馬由便命令穿梭機改變了飛行姿態,透過大氣層航空發動機和反重力系統同時驅動,以6馬赫的速度,向大氣層外飛去,速度也逐漸加速到8馬赫。
因為有反重力系統,穿梭機無視所謂地第一、第二宇宙速度等規則。25分鐘後,穿梭機便抵達了據地面4000公里的高度後。關閉了大氣層航空發動機, 由2臺等離子發動機驅動,10秒鐘便達到了20馬赫的速度,開始繞地飛行。
穿梭機姿態穩定後,機體彈出了太陽能帆板,開始能源補充。所有的測試裝置也全部開啟,進行各種太空環境中的執行實驗。4小時後,穿梭機繞地飛行了2圈,開始下降到距離地面1200公里的低軌通訊衛星高度,按事先設定的不同座標,釋放出兩顆衛星。並一直伴隨兩顆衛星完全自我執行後,才獨自飛行離開。
3個地面衛星接收系統,全部順利連結並掌控了衛星,並開始各種衛星功能測試和實驗。
穿梭機完成了太空部分的試航任務。收起了太陽帆板,緩緩將速度下降到6馬赫,往大氣層內降落。50分鐘後,穿梭機順利歸來,平穩降落在剛才起飛的平地上,連塵土都沒有揚起,極為寧靜、輕柔。
星兒即刻對穿梭機所有裝置、結構等進行掃描檢測。馬由則檢視了穿梭機裡裝載的所有檢測裝置。他很關心內部在各種飛行狀態下的維生系統執行狀況。所有資料顯示,穿梭機一切正常。
至此,馬由自研的首款微型空天穿梭機,無人試航圓滿成功。下一次,他就準備自己親身試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