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由走走停停,實際用了8個小時,還真得找到了69艘各種沉船。其中古沉船有32艘,其他近代沉船37艘。獲得瓷器等寶貝370多萬件。金銀器約20餘萬件。金銀幣和金銀磚共計40餘噸,寶石、翡翠等無數。

飛到了倫敦與劍橋之間的韋爾小鎮。正好因為時差,這是英國還是深夜2點多。他隱身潛入自己的小樓,在屋面的瓦片與防潮層之間,安裝好衛星接受裝置,並更換了原來的太陽能面板,用轉換率更高的替代。

這些裝置安防到位後,啟動接收裝置,與生物電腦併網。星兒也複製了衛星接收、指揮相關軟體到生物電腦中。與此同時,分部在全球的4臺生物電腦都完成了更新和複製。

在臥室裡睡了3小時。馬由再度起航,準備飛往非洲。

剛飛上天空,他看著矇矇亮的天空,新的一天即將開啟。但既然來到了英國,上次構思要“遊覽”一下大英博物館的念頭再度冒了出來。

反正向南,就順道飛到倫敦一趟吧。幾分鐘後,馬由飛臨博物館上空400米處。將博物館各個角落仔細掃描了一番,果然找到了4座隱秘保險庫。查閱到庫房物品清單目錄,對照了一下大英博物館的公開資料。果然這裡儲存的文物都不在他們對外公佈的清單範圍。

“既然你們不敢公佈,我就代為保管了。不用謝!”馬由心裡嘀咕著,意念一動,便要將幾個隱秘倉庫的120餘萬文物全部收取。不過,他轉念一想,立刻終止了這個稍顯魯莽的行為。反正這些東西就在這裡,他們免費幫自己保管一段時間吧。若現在收取了,過段時間,必然引起軒然大波。

他並不在乎英國這個攪屎棍,相信他們也永遠都找不到自己頭上。但若綜合利用一下這個“神秘事件”,以後若遇見需要轉移國際輿論或相關機構視線時,再來這裡取走這些文物。屆時一定可以做到一箭多雕的作用。

不過,既然來了,“賊不走空”的念頭始終還是放不下。於是,他在上百萬件華國文物中,找出了一份包裹在重重防潮材料中、再鎖在一個金屬箱子中的王羲之字帖取了出來。掃描了一下,馬由有些驚喜,原來是《快雪時晴帖》這個疑似王羲之真跡字帖。

《快雪時晴帖》共全文4行,28字。它是作為一封信札寫就的,其內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時以愉快心情對親朋友人的問候。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獨特的節奏韻律。其筆法圓勁古雅,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出意致的悠閒逸豫。即使偶爾重心忽左忽右,全域性依然勻整安穩,不失平衡的美感。

可是前世資料顯示,這本字帖被彎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但一直飽受爭議,大多數人都認為王羲之沒有真跡流轉下來,都是唐代或以後的摹本而已。但也有一些專家考證史料後,認為其他都是摹本,而唯有《快雪時晴帖》有摹本也有一本真跡,彎島收藏的可能是摹本,真跡或許不慎流失在海外。

馬由雖不精通文物,但擁有掃描鑑別能力。這本字帖精準的年代是可以精準測算。這本字帖的所用的紙張、墨跡、印泥等,均為東晉時期(公元317420年)的產物。時間比唐朝(公元618907年)早了約300年。

這就直接推翻了這一字帖是唐朝以後摹本的結論。基本證實了這個世上,唯一的書聖真跡。

這既是意外之喜,同時也倍感憤慨。

華國的千年國寶,他們不懂得欣賞,卻搶佔著不願意公之於眾,寧可積壓在黑暗的庫房裡。隨著歲月流逝,或許就讓這些珍寶,最終破損消失。

這得是多麼的骯髒的強盜心態,才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正在馬由陷入沉思時,星兒提醒馬由,現在還懸停在博物館上空。天色已漸亮。馬由趕緊收起情緒,飛到英吉利海峽上空,一路南下。

他並不擔心博物館在短時間發現王羲之字帖失竊。4座隱蔽的保險庫裡藏有上百萬件華國文物,英國人根本沒有人力物力時常整理。估計這些沒有公佈的文物,10年也不會有人來光顧一下。

加之,這樣的秘密保險庫,可密切接觸的人員不可能有多少,本就懶散的歐洲人,估計他們最多透過監控,檢視擺放物品的位置是否有移動等表面狀況。加之他們也自信這個堅固、隱秘的保險庫,不會被人發現及攻破。

西方人對文化、藝術品的鐘愛,主要集中在500年前文藝復興以及以後出現的一個所謂印象派、立體主義等。

面對上千年,甚至近2000年的華夏書法、繪畫瑰寶他們並不懂得欣賞。僅僅是強盜心態,佔有這些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