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航母鋼
章節報錯
次日下午4點,2輛懸掛民用牌照的米黃色沙漠王子越野車在前後開道、後面緊跟著2輛土黃色考斯特中巴,駛入了藍星特鋼廠,在大門安保人員的帶領下,來到辦公樓前。馬由這時正率董淬之等工廠高管在大樓門前迎候。
車隊停穩,先從吉普車上下來了6名彪悍的便裝警衛,四處檢視一番並擺出防衛陣型。兩輛中巴車車門開啟,陸續下來30人餘人。一位年約40歲的中年人緊走幾步,搶先來到馬由面前低聲道:
“馬董好,我是羅援朝,昨晚我們透過電話。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京城來的張領導、這位是……”羅專員簡單介紹了4、5位領導後,將退到了一邊。
馬由和幾位領導握了握手,表示歡迎。又和見過面的蓉城市府汪市長、郭秘書長等領導握了手。沒忘記對領導身後這群一看就猜得出是專家身份老人們點頭示意,側身將眾人迎進辦公樓一樓的大會議室。
先前下車的6名警衛守住了會議室大門。一旁馬由的隨身安保隊員看見這幾人身上熟悉的氣勢。便想到了什麼,望向馬由,見他沒有表示異議,便離開會議室,回到了大樓保衛室休息、候命。
眾人在會議桌前落座。馬由先介紹了董淬之、廠長牛健兩人。因這是保密會議,他沒有讓廠裡更多人參加。馬由簡單幾句開場白,便掀開了身旁一輛手推車上的紅布,露出了裡面5塊10公分見方的鋼塊,介紹道: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非常榮幸給諸位報喜,我們自主研發的船舶用特種鋼板,已試產成功。大家若有興趣,等會再去參觀生產車間,我先介紹一下這些特種鋼材經測試後的一些主要力學效能和引數。”
“現在大家看見的是藍星集團內部編號LX**G型,1250毫米厚度的5種板材樣品,這種特種甲板鋼,在各項指標上都遠超國際頂尖水平。米國在80年代研發出甲板鋼的屈服強度最高達到850兆帕,羅剎國研製的AK型號鎳鉻加鈦合金鋼,屈服強度一度超過1000兆帕。而我們的這款甲板鋼,卻達到了2080兆帕,屈強比還很低。另外摩擦係數最高可達0.9,耐高溫最高達1000攝氏度、零下60度均不影響力學引數。還具有高韌性、耐腐蝕等特性。這意味著,我們的甲板鋼對船舶外層塗料的要求不高,甚至不使用塗料,也能滿足使用。”
“特別要介紹的一個優勢,就是這種鋼材的焊接性非常親和,焊接後介面處的效能,包括常溫與高溫下力學效能(拉伸、彎曲、衝擊、硬度、韌度、疲勞強度),與整體甲板效能不會有明顯影響。”
眾人聽得目瞪口呆,完全不相信有如此強悍的效能。沒等馬由介紹完,就有專家責問資料的真實性。其他更多的專家雖沒出面責問,心裡大多還是認為馬由太年輕,有些急功近利了。馬由笑了笑,沒有爭辯,說道:
“這些資料難以置信?好吧,我介紹完後,大家一起到生產車間,我會讓大家親眼看見冶煉的全過程,最後由你們親自取樣,拿回去測試,如何?”馬由見怪不怪,並未責怪這些有點激動得失禮的老專家們。他們的責難恰是一種敬業精神,還是值得欽佩,但知識的侷限,他們一時無法接受這樣的“奇蹟”。
眾人又七嘴八舌問了有關厚度、板材寬度、不平度、年產量等問題。就都心不在焉、急著想去車間參觀。眾人雖提前知道了馬由的身份,但藍星集團和馬由只是在IT行業擁有名望,據說其機床專業功底也非常了得,但特種鋼研究方面可沒有聽說他有什麼建樹。
專家們也知道藍星蓉城特鋼廠是由收購的三家國企整合而成,其中和材料有點沾邊的是刃具廠,但他們最多在刃具材料有一點技術積累,和甲板鋼也完全不是一類的東西。無縫鋼管廠在軍工系統稍有名氣。卻不會有甲板鋼的研究能力。困惑的是,5塊沉甸甸的鋼材樣品就擺在那裡,測試的資料表也齊全。藍星集團和馬由,沒有理由給大家開這個玩笑吧。
京城來的張領導很有眼力,見這些專家們都將信半疑、不願確信,而馬由又不願意多費口舌,便打破僵局道:
“各位老專家,剛才馬博士邀請我們參觀一下生產車間,並可以當面煉一爐同樣的鋼材。供我們取樣、自行測試。大家既然來了,咱們就當參觀學習一下外企的先進管理和生產經驗,不枉此行吧。馬博士你看可否?”
“我沒意見,各位請吧。”馬由微笑著回答,還是惜字如金,沒多言語。看起溫潤如玉十分親和的面色,骨子裡卻透露出一絲傲氣。他雖對這些專家的敬業和愛國精神表示十分欽佩。但以他前世上百年科研的積累,以及今生擁有星兒一同轉世所儲備的海量資料,心中自有一絲驕傲。對這些專家們的專業能力和見識,毫無敬畏之心,就不願多費口舌。既然大家都抱著眼見為實心思,那就給他們當面示範一下吧。
幾十人浩浩蕩蕩,往車間走去。6月中旬的蓉城還未進入盛夏,但盆地溼度偏高,大家還是感到有些悶熱。好在廠區內道路兩側,種植了樹冠十分茂密的小葉榕作為行道樹,如傘蓋一般,將道路完全遮掩起來,形成大片陰涼。
眾人行走在這養眼的林蔭道上,透過行道樹幾米的樹幹間隙,一片片起伏的各種精心修剪的各色灌木和草本鮮花構成的園林景觀,如花園般絢麗多彩。眾人暫時放下了心思,注意力都在體驗廠區環境中。大家均有一番感觸,完全無法將印象中那塵埃泛起、濃煙滾滾的鋼廠特有的粗狂聯絡到一起。
市長也是第一次來這裡參觀,他興致勃勃陪著張領導,邊走邊問著馬由一些工廠的情況。馬由沒有太多遮掩,不急不緩和眾人介紹起工廠的各種改造狀況,以及後期還將擴建的規劃思路。這些專家也第一次從馬由口中,聽到了工業4.0這個概念,以及在鋼廠的具體實踐。
馬由透露這些資訊有兩個目的,第一是等會這些專家們親眼所見後,肯定要對聞所未聞的先進生產線刨根問底,他不太願意過早暴露太多資訊,只好提前將工業4.0這個籃子擺出來,所有新奇的技術,都可往這個籃子裡裝。第二個目的,就是期望在這些德高望重的專家們心中,種下一顆智慧環保的概念種子。華國現在還是粗狂發展的階段,雖暫時還用不上,但在一些國家重點專案,以及制定政策時,偏重一點智慧和環保,就達到他的目的了。
大家沉浸在精緻絢麗的景觀中,不知疲倦就走完了1000多米路程,來到了1號冶煉車間。大家從一間室內外沒有明顯分界線的灰空間,進入了窗明几淨的廠房裡。眾人極目張望,卻不見任何鍊鋼裝置,只有一道100多米長、高度起伏不定的巨大的隔牆,將車間分為內外區域。
馬由沒有先介紹車間的裝置和生產線,這個時候說再多,都不如當著眾人的面,生產一批板材出來更有說服力。
因控制室空間不大,馬由請張領導指派了4名專家,與4位領導一起進入到總控制室參觀。其他專家和領導,在董淬之、牛健等人陪同下,坐在如同公園休閒區、有花有草,十分通透的工人休息區等候。這裡視線沒有遮擋,可以看到車間全景。
接下來1個多小時,一眾專家再也坐不住,在寬闊的車間裡四處亂串,跟在20多位操作工人身後,透過觀察窗檢視內圈裡的“全自動”的生產線。眾人還沒弄清楚怎麼回事,生產線端頭軋機就完成了最後的工序。軋鋼組一位工程師走上前來,請示馬由什麼時候取樣。馬由轉頭請張領導指派幾名專家,跟隨工程師前去親自指揮取樣工作。以免他們認為有偷樑換柱之嫌。
此時,正如馬由之前所料,一爐鋼材生產完畢後,30多名老專家已基本確認這個事實了。雖然他們還沒有自己測試,但眼前如此先進的生產線,製造出效能卓越的特種鋼,好像也說得過去。於是一個個面紅耳赤,圍著馬由不停問著各種心中的疑惑。
1.85米的身高的馬由,這時被眾多專家團團圍著,鶴立雞群。但他臉上顯露出十分無奈。他壓壓手大聲說道:
“各位專家們,你們都在發問,我該回答哪個的問題呀?”
張領導笑著給馬由解圍道:
“好了,這裡也不是討論問題的地方,大家還是等會開會再討論吧。”領導習慣指揮了,他也沒有徵求馬由的意見,就定下來開會的事情。馬由心裡苦笑著還是應諾下來,正好這時牛健走過來,邀請大家去食堂就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