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鋼廠試產(2)
章節報錯
“整套生產線,在能耗方面進行了很多創新,如採用了熔滴脈衝自動控制式電弧爐,以及感應加熱等複合熔化方式。能夠將能量轉化為有效熱量效率從普通電弧爐45%,提高到80%。並且由於感應過程不需要對預熱或冷卻迴圈,因此待機熱量損失也可降至最低。另外還有交流變頻調速技術,降低了鍊鋼工序中,大功率電機的電力消耗。此外,透過改進二次除塵風機,縮短冶煉週期等方式,節約電力消耗。其中最強悍的技術是全密閉熱能發電系統,將所有生產過程溢位的熱能收集後,用溫差發電技術,將能源回收再利用。這套系統目前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
“產能方面怎麼樣?”周天宇想知道最終特鋼廠的效益如何。
“特鋼廠一期工程,規劃了4座全封閉100噸豎式電弧爐及鋼水成型流水線。設計年產能為120萬噸。”
“不算高呀,我記得去年世界大型鋼企排名中,最後一位(第80名)的太鋼都有223萬噸,也比我們多1倍。”周天宇聽到這個數值有點遺憾。
“的確如此。近年華國在鋼鐵產量上,已躍居世界第一。去年華國鋼材總產量9536萬噸,今年將突破到1億噸以上。但我國的總產量大並不代表鋼企自身強大。去年排名第一的攀鋼,產能813萬噸,在全球排名僅第17位。而且,未來一段時間,我國鋼企即使規模上來了,但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存在。”
“但我們特鋼廠,並不盲目追求產量,而是重點放在生產集團和華國急需的特種鋼材方面。如機床或其他尖端裝置所需各種型號的特種合金、發動機耐高溫合金等特種鋼材。這些特種鋼都是高附加值。”
馬由內心補充了一句:“還有航母所需的幾種特種鋼。”
為了航母所需的板材,馬由在設計生產線時,就規劃了4種型號的軋機。現在已安裝到位,其中就有一臺大型板坯連鑄板坯機,可滿足航母用鋼(板材)加工的關鍵裝置。
“即我們追求的是領先,這和集團的總體經營理念保持一致,哪怕是最底層的材料生產,我們也不搞大眾化。一般的鋼材讓其他企業生產吧,我們專心研發新型材料。”
周天宇贊同地點點頭,與其在低端材料領域和別人打價格戰,還不如不參與。重點在差異化方面進行競爭。
“其實,我們特鋼廠最大的技術創新,是生鐵鍊鋼技術。”
“這也是全球率先使用全生鐵主料鍊鋼工藝。之前姜耀峰說得不錯,目前主流的電弧爐鍊鋼,主料是廢鋼。可我們不能將正常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寄託在不可控的廢鋼原料收集上。”
這就是不得了的技術了,前世也是在2053年才基本做到全生鐵鍊鋼。再以後的鍊鋼就完全是另外一種原理了。周天宇瞭解這些後,見馬由又開始忙碌起來,便自己也去忙其他工作了。
又用了兩天時間,第一條生產線所有準備工作都完成。
6月11日,這是一個平常的日子,但卻是藍星集團製造業歷史,值得書寫的紀念日,這一天後,標誌著藍星集團開始逐漸擺脫西方限制性材料的依賴,將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意味著許多高階製造的原材料瓶頸被打破。
馬由坐在玻璃房的控制室裡,最後檢查了各崗位人員的準備情況,裝置也完成了最後自檢。他透過對講系統,象徵性地下達了開爐的命令。同時也親自在控制檯上按下了啟動按鈕。
只聽一聲轟鳴,控制室10塊顯示屏裡,各種裝置執行引數實時顯示出來。4條傳送帶開始緩緩移動,將前期進過預處理、一定規格大小的生鐵塊和各種輔料,往不同的投料通道傳送進去。
車間外的備料場有33名工人,不斷忙碌著,操作各種裝置,給傳送帶上補充原料。車間內有22人在各自崗位上忙碌著,透過儀器、耐高溫檢測孔監控著冶煉的狀況。車間另一頭,也有15人正嚴陣以待,準備將生產出來的鋼材運輸到倉庫裡。這個車間常備崗位僅70人一個班。按三班倒設定崗位也只有210人,加上各種裝置維保人員等流動崗位,最多240名工人。比較其他勞動密集型鋼企,節約了大量的勞動力成本。
這還是馬由一再放鬆的緣故,否則前後端稍加改造,就可真正實現全智慧生產。工人最多20人即可。
周天宇率領工廠行政和技術主要負責人、其他車間的主管等30多人,靜靜地站在一個角落,見證這歷史的一刻。
透過各種監控裝置,尤其是視覺化的監控器螢幕,眾人看見生鐵開始成為鐵水、不斷有訊號顯示各種輔料的投料時間和數量、也不斷有爐渣排除到電弧爐外的專用回收車斗裡、特殊方式的熔池攪拌……。開機後32分鐘,車間裡響起了一陣陣掌聲,第一爐鋼水出爐了,鮮豔奪目的鋼水運送到下一道精煉工序,再不久後,隨著轟鳴的機械聲,宣告了鋼水開始鑄型。
這天,沒有領導剪綵、沒有貴賓參觀、更沒有新聞媒體。連工廠裡大多數職工都沒允許入內,馬由指揮著進行了7種特種鋼材的試生產,均取得了成功。其中包括有12毫米、18毫米、24毫米、38毫米和50毫米多種型號的甲板鋼。這些都是航母不同部位的基礎鋼板型號。
此外,還有5種機床廠所需的特種鋼材、1種超高層建築結構鋼、也試產成功。鋼材都進行了抽樣,進入後續的檢測程式。
雖然檢測結果還沒有出來,但馬由還是很有信心,其實他自己和星兒都可以感應及掃描樣品的各種屬性,他心中完全有數。晚上,他回到了賓館,掃描了房間一切正常後,讓星兒撥通了一個只有6位數的特殊號碼。
“羅專員你好。請問現在說話方便嗎?”
“哦,你是……你是馬博士嗎!你好、你好。方便,很方便。我就是為你服務的,有什麼事請講。”對方看來有點驚訝馬由的來電,都有點語無倫次了。
“是這樣,我們藍星集團特鋼廠,今天開始了試生產。第一批甲板鋼,或許對國家有幫助,這不我第一時間就通報給你。請你轉告有關部門,若感興趣的話,明後天請到蓉城來參觀指導。我將掃榻以待。”
“謝謝,太感謝你了。馬博士,我馬上彙報,稍侯聯絡你。再次感謝你支援我的工作。”羅專員的主要工作,就是保持和馬由的密切聯絡。但上級又叮囑他不能主動聯絡、影響馬由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反感。這讓羅專員非常鬱悶,完全不知道工作怎麼開展。這半年時間,只有被動等待馬由的呼喚。今天終於出現奇蹟,傳來了“天籟之音”,實在有些“受寵若驚”。
他立即透過辦公室專用線路,給上級領導彙報了馬由傳達過來的訊息。
“好的,小羅你幹得不錯。他說了這種鋼材的具體引數嗎?”領導也很高興,但卻也很冷靜。他經歷太多***式的報喜,常常欣喜而去、遺憾而歸。
“啊!對不起領導,我還沒來得及問清楚。是我工作沒有做到位。”
“算了,下次注意。不過馬博士可不是簡單的人,他既然說成功試產,一定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好吧,你轉告一下馬博士,我明天親自率隊,前往蓉城參觀,時間定在下午4點。”領導也很體貼,沒有追究羅專員的急躁。
“明白了,我立刻轉達領導的指示。對了,還有一句話沒有來得及彙報,馬博士希望我們的人要低調一點。不要洩露出我們去參觀的人的身份。”
“嗯,可以理解。國際化公司嘛,愛國人士夾在中間,很不容易呀。我會安排好的。你去聯絡他吧,對博士要尊重一點,對他我可不敢下什麼指示。”
“明白,領導請放心。保證完成任務!”
這天晚上,很多人都被緊急通知,並行動起來,從全國不同的地方,趕往蓉城集合。
。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