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馬由瞭解了一下招生和老師備課等情況。再度強調了老師們儘快完整掌握他親自編寫的教學大綱。還有2個月就要開學,時間不多了。

離開校園,馬由繼續往北步行,來到三環路邊界處。

去年曆時4年的府南河改造工程終於完成。讓舊城區的兩條河流煥然一新,並獲得了聯合國人居獎。蓉城官府因此駕輕就熟,加快了城市改造的步伐。

有了藍星集團在蓉城鉅額投資,帶動了半導體、電子、汽車等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鏈興盛。這兩年蓉城市甚至整個川省的經濟、尤其是科技也得以迅猛發展。官府稅收大增,自然有能力花費巨資投入到城市建設中。

在府南河改造接近尾聲的同時,較前世提前了2年時間,市官府啟動了三環路的建造。原本1998年10月1日才正式動工、全長51公里的三環路,這時已如火如荼建設之中。

藍星集團在南三環內外側開發,本準備只預留好了這一段道路和兩側綠化帶用地。但為了儘快讓軟體孵化園,以及北側的配套商品房住宅區投入使用,同步代建了南三環10公里到道路和綠化,以及孵化園區周邊的市政道路。

為此藍星集團幫蓉城官府,墊資10多億基礎設施建設費用,與市官府協商,換來了孵化園南側、天府大道兩側的3000餘畝開發用地。天府大道再過20年,可是全球最長的城市中軸線。

現在這些地段還比較荒涼,但10多年後,這裡將是城南副中心,且沒多久更是升格為城市新中心。城南正在建設時,蓉城官府再往南延伸數十公里,規劃了天府新區。

天府新區的核心區,距離三環約30公里。由此,南三環以外這20多公里之間,便成為了老城區和天府新區的銜接地帶。規劃超前、建設起步極高,十分繁華且極具現代化。這也是馬由為何在眾多開發商擁擠在舊城、一、二環之間和二環外側開發時,他卻在三環外投入巨資,大肆圈地,作為主要開放區域。

按原規劃,三環路約150米寬的道路和綠化帶,將內外完全隔離開。雖保障了機動車的快速透過性,但三環內外的人行交通,卻十分不便。

藍星集團的開發用地主要在三環內側(北側),目前建造的都是為三環外側的孵化園配套公寓。所以在徵得規劃部門同意後,藍星集團承擔了這一段1000餘米下穿隧道的額外建造費用。將上蓋打造成為了一個寬150米、長度1000餘米,約15萬平方米的公園。不僅給人們提供了休閒場所,也解決了內外側人行交通的問題。

馬由站在這片公園,看到不遠處矗立的幾十棟高層公寓住宅,以及回首看孵化園這片創業園區,已初具社群規模。

而到這些成果,都是在兩年時間完成的。這樣的情形,也正在全國各個城市上演。若你離開家鄉2、3年再回去,估計連回家的路都找不到,城市面貌的變化十分巨大。

若是依照計劃經濟時代,10年甚至20年也未必開發到這個區域,也不可能建設得如此漂亮。這就是華國房地產業,給城市建設、地方經濟,帶來的正面效應。因此也成就了華國基建狂魔的美譽。

當然,這得益於國家禁止單位自建福利房等政策實施,房地產終於在不死不活10年後,於20世紀最後時刻,迎來了燦爛的春天。

由於人們收入提高,加之華國人若沒有買房(或農村建房)就沒家的老觀念所致。華人對自有住房的渴望,舉世無雙。

這個時代的房地產相對比較健康。各種所有制的房企,為了將自己開發的房產專案銷售出去,都比較注重銷售和以人為本的規劃設計。房產本身的品質及完善的配套,從而吸引購房者的鐘愛,競爭很充分,房價因此比較平穩。

就蓉城23環之間的房價舉例,98年到2008年,從28003000元平方米,漲到32003500左右。10年房價漲幅僅約15%。

這時的房產利潤率普遍在1520%,遠低於其他行業。但地產業最吸引投資商的,不是利潤率,而是投資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