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問題,雖說我們採用了技術相對複雜的薄膜式液艙,但我們的設計、材料運用、製造裝置和建造工藝,以及船塢技術含量等,都是全球領先的。技術工人則大多是從全國兄弟工廠轉崗過來,本就有較高素質,又經過嚴格的崗前培訓。所以真正投入建造階段,所有技術問題都理順了。”

馬由點點頭,造船業也是消化原有產業工人的一種較好途徑。當然需要較大的產能才行,於是他問道:

“現在有多少艘同時在建?”

“只有兩艘,且錯開了2個月。不過一旦第一艘下水,我們4個船塢都將全面開工。第二期工程還有4個船塢,即將在年底竣工。第一艘預算建造週期是18個月,取得經驗後,我們可以壓縮到1516個月。”

“嗯,效率不錯。”

前世滬東中華造船公司僅用時21個月,就建成自主設計和建造的第四代17.4萬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天樞星”,創造了華國造大型LNG船週期最短紀錄。藍星船舶技術和設計都更先進,用時15個月,也算是正常。

“去看看其他在建的船塢吧。”

……

馬由在濱城呆了兩天,視察了機床廠、地產公司等所有旗下企業。也和這些企業的中、高管們舉行了幾場座談會,他這才返回京城。

去巴國的訪問行程,集團總部公關部門已和有關部門進行了多輪協商。初步有了行程安排。在臨行前,他還得親自參加由國家商務、外事等有關部門組織的預備工作會。

若只是藍星集團自己的專案,不會有這麼多繁瑣的環節。但涉及到兩個國家的官方層面,就必須慎重了,對此馬由表示理解和無條件積極配合。

他現在為人處世成熟了許多。剛回國時,就直接面見有關部門和領導,還直接提出了若干建議。雖有不少技術貢獻,動機和態度也良好,但剛回國就鋒芒畢露,尤其是建議涉及面較廣,現在回想,還是有些幼稚和冒昧。

當時,他要在國內啟動龐大的產業群,也只能劍走偏鋒,稍微急功近利一點,能迅速開啟局面。而且,他那時還是17歲的少年,即使有些急迫,經驗豐富的首長們,也只會一笑了之。

隨著成熟,他也將中庸的態度,擺在到明面上。該做貢獻,絕不含糊,但不能過於主動觸碰一些層面和領域。

因星兒密切監視著西方那些勢力的一舉一動,掌握了不少資訊。這次的出訪,若沒有充分準備的話,還真會遇到一些麻煩。

因而藍星集團內部,尤其是藍星安保公司,對這次的出訪的準備工作,更加嚴謹、仔細和完備。弘崆投資公司總裁張興國也再度親臨巴國,落實一些比較隱秘的事宜。

其實馬由心中一點不緊張,他可是經常悄悄滿世界溜達。只是這次是公開訪問,又有官方人員陪同。就不得不把很多事情考慮的更加全面和周全,以免引起一些國際糾紛,外交無小事呀。好在現在集團執行機制很健全,他只需要大原則上掌控,其他都會有人去完善、落實。

在京城參加了兩場預備會,總算將所有出訪中官方層面的事宜全部落實。馬由這才回到了正常的工作狀態,在總部處理了幾天公務後,他趕緊返回鷺島市。

現在他已招收了3屆碩、博生,名下學生數量已近40人,即使再忙碌,他也得抽出時間,回藍星大學當面輔導。偶爾還要舉辦面對全校師生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