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籌備出訪(第1/2頁)
章節報錯
馬由聽到這裡,微笑著點點頭。他同時在腦海中查詢了一下相關資料。
前世2000年,也就是明年,全球首艘採用LNG為燃料的渡船“M/F Glutra”號由荷蘭阿克爾船廠建造完工。透過採用LNG燃料,該船可以減少80%的氮氧化合物(NOx)排放量。
可惜的是,由於設計粗糙、人工成本高、技術較為落後等原因,這艘渡船的總成本, 比傳統柴油燃料發動機的渡船高出30%。當然,這些落後和粗糙,是和藍星船舶集團的設計能力和擁有的技術相校而言。畢竟LNG燃料動力全世界都剛起步,沒有成熟的技術標準。
直到2001年,挪威船級社(DNV)才首家編制出LNG燃料動力相應的技術規範。2012年,成功為德國船運公司,改造了一艘船齡達4年的5000TEU集裝箱運輸船,併成為全球首艘使用液化天然氣為動力燃料的集裝箱船。
馬由之所以選擇LNG燃料動力系統, 運營成本是一個重要考慮。
目前, 國內由於定價機制的原因,天然氣的價格和重油的價格相當,但隨著華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進口國,天然氣的價格還會進一步降低。雖然現在國內柴油售價僅2000元一噸,但再過2年,即2012年上半年,柴油的價格將一躍到9000元一噸,油價的飛漲將大幅度提高了船東的運營成本。
馬由提前在巨型LNG運輸船上安裝液化天然氣燃料動力系統,也是給國內內河運輸船舶,提供一個樣板和標杆。待這兩年藍星集團內部急需的船舶完成生產後,國內的船舶使用者也將會因柴油大幅度漲價,轉向到天然氣燃料中來。市場倒逼機制,遠比行政命令有效得多。
天然氣的市場價格遠低於其他燃油價格,這種狀況不僅在華國,米國和歐洲也是如此。相同的熱值輸入下,天然氣的價格相對於燃油價格的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
採用LNG燃料, 不僅是運營成本較低,更是為了國內環境狀況著想。工業化程序加快,伴隨著的附加效應就是汙染物的排放增加。而地處內地的大江大河,有著數量達26萬艘、龐大的河運船舶,一旦大量使用天然氣燃料動力,對國內的環境汙染狀況,有一定的改善。
歐洲比較注重環保,所以LNG燃料的船舶動力,將來在國際市場的前景,也極為廣闊。藍星集團開發的產品,歷來的主攻目標,都是要迅速佔領國際市場。想到這裡,馬由問道:
“有國外船東訂購LNG運輸船嗎?”
“對不起,董事長,暫時沒有。現在只有船舶集團旗下的遠洋運輸公司,下了10艘訂單,主要用於滿足集團旗下的能源公司進口石油、天然氣的運輸。”雷軍有點不好意思,解釋到。
馬由眉頭微皺,他一直都在強調只做高技術核心產業,不盲目擴張上下游產業鏈。但有些事情,並非完全按自己的意志為轉移。
就如藍星飛機制造公司現在也面臨起步暫時困難期,分明在國內外大型運輸機都是緊俏型號,但短期內的產能只能自我消化。於是解決方案就是入股一家快遞公司,給他們提供大量的運輸機,讓市場來檢驗和帶動潛在客戶。現在船舶集團又是如此,初期產能也需要自我消化。好在藍星能源集團本就需要大量的運力。
關鍵的是,集團內部還是有不少貨物資訊,不願意對外公開。若外委給其他貨運公司,有些資訊就很難做到不洩露,甚至中途貨物出現一些意外,都是大機率事件。尤其是來往於莫三比克、爪哇國、原點島等海外基地的貨物,相信關注者眾多。因而,建立自己的運輸船隊短期內也是必需的。
而且,即將落地的巴國瓜達爾港的油氣管線建成後,也需要大量的運力,將油氣運輸到瓜達爾港進入華巴油氣管線。
馬由輕嘆一聲,藍星集團一邊在加快工業機器人的普及,縮減員工人數,一方面又要增加一些附屬產業,這樣又要增加勞動力。這樣的“幸福的煩惱”真是哭笑不得。好在他心態很是平和,片刻後,鬱悶心情就消除了。
“不用著急,我們造船廠剛起步,還沒有成功製造技術含量極高的LNG船的例項。國外船東們慣性思維,只信任倭國、南韓國等有經驗的船廠。尤其我們從未購買國外的LNG船技術專利,對於習慣戴有色眼鏡的西方國家,他們短期內無法認同我們的技術。只有當我們建造的船舶安全航行在五大洲、四大洋後,他們才會將朝天而立的下巴低下來,主動上門。”馬由寬慰到。
“的確如此,我們也沒有過多宣傳。只有國內部分媒體、我們藍星系的網路媒體、弘崆亞視等媒體有一些報導,即使這樣,還是讓國外不少人知道了天然氣動力的LNG船開建的訊息,引起了境外船東們的關注。最近半年,我們就接待了參觀團30多個。雖沒有下單,但他們實地看後,再結合我們發放的介紹資料,意向使用者還是儲備了不少,估算明後年將有1520艘以上的訂單。”
“不錯了,若全部下單,幾乎是全球20%的增量了,很了不起。”
這個時代,全球也僅有百餘艘LNG在航行。不過,這些訂單最快是明年下單,最快也要在2002年交付。不過總體看,LNG運輸船的市場需求還是不小,截至2020年末,全球共有642艘油輪船輸送LNG。
谷藖“建造方面的技術都熟練掌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