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盾構機在定位系統方面,採用了兩套測量方式組合,就可高效完成各種角度、坡度、轉彎半徑以及座標的定位和測量。

“其三,藍星盾構機採用粘合劑和高壓高密速凝工藝,造價低廉、效率極高。這是我們藍星集團的獨有特種工藝和材料。”

傳統盾構機,在掘進過程中,為了加固隧道壁,需安裝預製混凝土管片,並在現場將預製管片與泥土之間的間隙用水泥砂漿灌注。工藝較為複雜,預製件運輸成本高、施工週期也較長。

“第四,藍星盾構機採用了可控距離非物理震盪的方式,對隧道壁深達1500mm的土層,壓縮到3040公分,這個過程中還噴射了粘合劑摻雜其中,最終密度及硬度達到了8.5,超過花崗岩的摩氏硬度(67),起到加固隧道結構的目的。因為是整體固化,強度和結構安全度都遠超預製管片安裝。而且在主要為泥土的地質狀況下,廢棄的渣土量相對較少。節約了大量的運輸成本。即使是岩石層,強化和加固後,也能減少渣土外運量。”

盾構機根據工作原理一般分為手掘式盾構,擠壓式盾構,半機械式盾構(區域性氣壓、全域性氣壓,機械式盾構(開胸式切削盾構,氣壓式盾構,泥水加壓盾構,土壓平衡盾構,混合型盾構,異型盾構。而藍星盾構機除旋轉刀具外,其他都是全新的技術。

“第五,藍星盾構機的使用壽命,是其他國家盾構機的34倍。而且可透過維修,繼續工作。綜合壽命達到普通盾構機的10倍以上。最為關鍵的是,藍星盾構機可以退出,並透過大修後,反覆使用。最終壽命可達300400公里。”

德國和倭國的盾構機,一般只有10到15公里之間(其主軸承的設計使用時間是10000小時到15000小時,使用時長為一年多一點。盾構機屬於精巧裝置,使用時間超出設計範疇後,各種效能就不能保證穩定了,容易出現故障。而盾構機只能進不能退,其維修是非常困難的。

……

馬由和眾人一道,耐心地聽取了特種裝置廠總工程師賴廣全博士的介紹。其實這些技術都是星兒釋放出來的。最終定稿也是他和星兒親自審定。和之前參觀房車及其他新型號汽車一樣,實物還是第一次看到。

在2號特種車間,還有一臺6米直徑的盾構機已總裝完成。

現在國內地鐵、高鐵等普遍應用的是6米的隧道,這種型號的盾構機,就是轉為鐵路工程方面設計的。

再配上正準備生產的4米的電力或者水務隧道盾構機,以及超大大直徑的14米甚至17米的盾構機,以及各種異型盾構機,例如雙圓形、矩形、馬蹄形等截面,可滿足不同領域工程的需求。

這是藍星盾構機一代產品。一旦馬由解決能源問題,或者說能夠公開部分先進能源後,用鐳射切削取締機械掘進部分構件。盾構機的壽命、掘進效率還將大幅度提升,成本也將大幅度降低。

“盾構掘進機集光、機、電、液、感測、資訊科技於一體,具有開挖切削土體、輸送土碴、拼裝隧道襯砌、測量導向糾偏等功能,涉及地質、土木、機械、力學、液壓、電氣、控制、測量等多門學科技術,為提高可靠性,需按照不同的地質進行‘量體裁衣’式的設計製造。”

“我們這次盾構機的研製攻關,不僅結合了藍星幾大研究院、藍星大學的科研人員,還邀請了東南大學等戰略合作伙伴參加。在一些子專案的研究方面,給予了我們極大的幫助。”賴廣全博士結束了介紹。

馬由聽到這裡,很久之前的一種想法頓時清晰了。

俗話說一花獨放不是春,儘管藍星集團現已是龐然大物。但也不可能涉足所有科研領域。甚至,連集團內正熱賣的產品、開發中的產品所蘊含的部分技術,任然需要從外部引,或支付專利費,以及購買零部件。

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即文明程度越高,社會化分工、專業化分工越細。

但馬由有著其他人不具備的優勢,他知曉未來技術發展的軌跡,甚至還有現成的成套資料。但要將這些技術具現出來,僅憑藍星研究院以及4所大學,那是遙遙無期。

當然,若是慢慢發展幾百年,自然可以將未來一千餘年的科技資料消化。但隱約的感知,外部有其他文明可能來犯,他必須指標朝夕。而地內的西方勢力,又不可能坐等藍星集團無限制壯大。

馬由一直在思考,也在行動。除自身不斷引進人才,擴大研究院數量和規模,還利用每年一次的技術交易會,不斷釋放和擴散技術。

釋放的技術大多侷限在運用性範圍,對國家經濟發展和整體實力有一些幫助,但不夠全面。例如基礎科學、材料科技等領域,欠賬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