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最安全的飛行器(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三款飛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摒棄了傳統直升機巨大的螺旋槳。其飛行原理,是靠安裝在兩側機翼中的可傾轉涵道風扇,來提供升力、前行、轉向等各種飛行姿態的推力。目前國際上與此類似的直升機,只有米國的V22偏轉翼魚鷹直升機。但我們的蜂鳥直升機在機體結構設計、空氣動力方面的流線機型設計、驅動模式等,都是全新技術概念。各種引數均大幅度領先,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
眾人聽到這裡,很快就領會了蜂鳥直升機兩側雖短小,但極為流暢的弧形三角機翼設計原理。涵道風扇鑲嵌在這個機翼中,可旋轉角度。因為有了這一堆機翼,加之類似傳統直升機,機體有一根較長的尾部,總體造型更接近蜻蜓的造型。
只不過兩翼是單層,尾端有一對可變尾翼,增強飛行的穩定性,控制飛機的俯仰、偏航和傾斜以改變其飛行姿態。不過蜂鳥直升機的尾翼沒有螺旋槳,只是變化各種角度,來輔助機翼上的涵道風扇作用。
方翔繼續介紹道:
“這種奇特的設計理念,是兼顧了常規直升機垂直起降和空中懸停的能力,又具有傳統渦槳飛機高速巡航飛行能力,它的飛行速度、高度、靈動性、平衡性和經濟效益都遠超傳統直升機。”
“具體特點和引數後面再介紹,我們這3款直升機最大的優勢,就是特別安全可靠。”方翔沒有賣關子,迅速披露了技術原理。
馬由準備將這種直升機賣向全世界,主要消費物件是哪些富豪們。自然最有限的考慮,就是安全性。僅此一個優勢就可吊打所有飛行器,何況還有靜音等諸多優勢。
“我們的涵道風扇動力來自電力驅動,電源靠電池組供給,電池組則靠機背上安裝的發電機進行充電。因而涵道風扇的機械結構簡單,並採用了新型超輕、高強度材料。減輕兩翼重量的同時,故障率也降低到幾乎可忽略的程度。這是安全性依據之一。”
“所有傳統飛行器都有空中停機的風險。然而蜂鳥直升機的動力來源有電池組中介,故發電機組萬一出現故障時,電池組還能繼續供電,讓飛機維持2030分鐘的動力,給機組人員足夠的事故處理時間,並最終平安降落到安全地帶。這是安全保障之二。”
“退一萬步講,電池組也都徹底耗費了剩餘的電力,還未找到合適的降落地點,則可由兩側的機翼提供較穩定的滑翔能力。最終確保安全降落。這是安全保障之三。”
方翔沒有介紹,以後定型生產時,購機使用者可選裝類似戰鬥機那種自帶降落傘的座艙模組。一旦所有安全措施失效,便可彈射後降落。不過,這個保險,理論上幾乎用不到。但對於能夠消費私人直升機的的富豪而言,再多的安全措施,都不是浪費,而是賣點。
原本計劃涵道風扇自帶發動機,燃油驅動。但整體設計後,為了解決重量問題,將兩臺發動機集中到機背上,但這樣需要複雜的傳動裝置。重量節省並不多。
加之,在整機進行模擬風洞實驗時,原裸露在外的兩個圓盤狀涵道風扇風阻較大。再考慮到萬一空中停機,被將涵道風扇隱藏在新增的機翼中。逐漸就成為了這樣一種獨特的造型。
方案定型時,馬由最終拍板確定了電力驅動這個更加安全的動力方案。畢竟飛機發動機在空中停機,是極為致命的故障,尤其是現代噴氣式和直升機,反而沒有40年代那種螺旋槳以及後來的渦漿發動機,在發動機空中停機時的滑翔飛行能力。
“這樣設計的還有許多好處,因為沒有複雜的傳統的動力系統,機械構造相對簡單,故障率大為降低。機身自重也有所降低,垂直起降的載重量更大。”
“還有較傳統直升機速度快、噪音極小等優點。這兩個指標都是世界領先。航速可達850公里、噪音經過系統處理後,機艙內僅40分貝,低於絕大多數民用客機機艙內的噪音水平。”
馬由見方翔停止了介紹,專家們還一副欲言不止、意猶未盡的樣子,便笑著補充道:
“控制系統是這類飛行器的關鍵所在。因為垂直起降、前行、轉向、適應不同氣流等複雜環境還保持優良的飛行姿態,都是依靠兩翼上的傾轉式涵道風扇調整各種角度來實現。這就需要一套強大的飛控系統,精準計算各種狀態下風扇的輸出功率和角度。”
“魚鷹多次出現墜機事故,至今還不能實現普及,就是他們無法解決螺旋槳在各種狀態下的安全匹配。而我們則完美解決了這些安全隱患。當然,我口說無憑,一切都要等試飛定型後,才有最終結論。但熟知藍星集團的朋友,就知道我們從不打無把握之戰。”
參觀團大多數都是專家,聽到這裡已知道涵道風扇的原理。就是用最小的扇葉直徑,在涵道的約束下,升力及前行動力效率最大化。沒有巨大的螺旋槳,噪音自然很低。再加之驅動是電力系統,機械能噪音源減少不少。
眾專家一片譁然,這些設計構思實在太奇妙了。
“蜂鳥直升機的優勢極為明顯,一是航速快,二是噪音小,三是省油,四是載重量大。可以說是兼顧了固定翼飛機和傳統直升機兩者的優點。當然沒有渦噴、渦扇固定翼飛機那麼快的速度,但和渦漿飛機相差無幾。”眾專家默默點頭承認,這的確是非常了不起的高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