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觸控式螢幕(第2/2頁)
章節報錯
電容屏是一塊四層複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內表面和夾層各塗一層ITO,最外層是隻有0.0015mm厚的矽土玻璃保護層,夾層ITO塗層作工作面,四個角引出四個電極,內層ITO為屏層以保證工作環境。
當使用者觸控電容屏時,由於人體電場,使用者手指和工作面形成一個耦合電容,因為工作面上接有高頻訊號,於是手指吸收走一個很小的電流,這個電流分別從屏的四個角上的電極中流出,且理論上流經四個電極的電流與手指頭到四角的距離成比例,控制器透過對四個電流比例的精密計算,得出位置。
但電容觸屏因來自帶電的手指表層最細微的接觸也能啟用螢幕下方的電容感應系統。非生命物體、指甲、手套無效。手寫識別較為困難。
電容屏的核心技術主要是生產工藝,藍星集團採用了全智慧生產線,可以從根本上降低電容屏的價格。晶片、軟體等更是藍星集團的長項。其中掃描演算法,原理和愛迪生髮明燈泡的經驗的積累相似,要不停地做實驗,來驗證軟體的效果,這是個艱鉅的燒錢工作,但這一切,在虛擬實驗室和人工智慧面前,都得以完美解決。
今天視察的這家工廠,只是觸控式螢幕的總裝廠,元器件對外採購。但其中核心元件,如感測材質、僅0.5mm的超薄鋼化特種配方玻璃、透明導電薄膜等材料,都是高科技含量的東西。
暫時為了保密,都是在藍星材料研究院的地下室車間裡進行生產。
為滿足量產所需,研究院地下車間裡,建成了首座半公開的全智慧化生產線,用工不到10人。之前的馬由的私人實驗室、莫三比克基地等智慧生產車間,都是十分隱秘的存在。
這才有了今天觸控式螢幕的成功試生產。這為藍星集團今年10月的秋季新品釋出會,推出一款重量級產品,創造了條件。
馬由剛回到琴島的別墅,就接到文勇郵件,藍星集團的律師團,和米國商務部初步達成和解,其結果也是馬由期望的,就是藍星集團在全球公佈《星語言》計算機程式設計技術。這個和解最終文書籤署,估計還有2個月的程式,才能完成。
別人是推廣,藍星的則是“被迫”推廣。這是西方國家首度主動要求來自東方的技術標準,來西方傳播。且還是以國家名義、法律程式。就有點搞笑了。
這個結果讓巨軟公司非常無奈,原本劇本可不是這樣的。但巨軟公司畢竟不能代表米國的所有資本家利益。更多的軟體公司已無力反抗藍星集團,只好採取獲取藍星集團技術這條路,才有追趕的可能。這就成為了一種共識,犧牲一家巨軟公司就無所謂了。何況也不是主動犧牲,而是他們競爭不過。
只有你強大到封鎖不了的時候,他們才會反過來接納你,不對,是懇求你教會他們技術。並期望從中獲取利益。
然而,到公佈時,馬由已在國內初步完成推廣及普及。加之本就是華語為基礎架構。老外拿著這個,沒有幾年時間也無法學會。當然他們會大量聘請華人軟體工程師,但因藍星集團有意識地專項引進人才。留在米國的碩士以上學歷的,優秀人才已經不多了。
自開始啟動普及《星語言》這個華文計算機程式語言時,雖已引起不少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相關專業人士興趣,藍星大學蓉城分校、金陵分校也接納了上萬學員進行《星語言》的培訓。
但馬由發現,大學的相關專業依然採用的是傳統的西方主導的程式設計技術。
之前他以為沒有足夠的老師從事《星語言》的教學,加之普及時間很短,各個學校還沒有來得及更換課程。但這段時間在巡視全國房地產時,中途接觸了不少人。偶然間有人提醒,一個專業的教學大綱變更,並在教學體系中全面推廣實施,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需經歷若干程式,有些程式大學自身可以調整,但有些考核、拿證等,需國家有關部門更換相關標準。其中召集國家級專家,對《星語言》進行論證是不可或缺的程式。
否則,即使學校更換了教程、課本,學生還得繼續學習國外那一套落後的程式語言。否則取證、職稱考核等,都無法透過。這不僅浪費學生們的時間,更不利於《星語言》的普及。
由此,馬由也在反省,很多事情他都是完全按市場運作方式思考問題。但身處一個國家範圍,就必須遵守各項法律法規,以及公序良俗。這個事情,再度提示了馬由,自己身邊的政策參謀和智囊團暫缺的問題。
這是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要麼老闆獨斷專行,效率就會很高。要麼設定若干程式,規避老闆考慮不周的事宜,效率自然就會大幅度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