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地產業發展初期,不少城市在舊城改造時,拆遷安置由開發商自行負責。這就讓一些不良企業,為了控制成本,降低拆遷安置房的標準。不僅小區環境欠佳,就連建築的外立面設計和裝修檔次均較低。

沒過多少年,這些安置小區就成為了城市新的“棚戶區”、“城中村”,像一塊塊疤痕一樣,在高樓林立中十分礙眼。往後歲月,當地官府不得不另花費用進行市容市貌美化。

馬由視企業信譽為生命,自然不願意讓藍星地產揹負不良企業的罵名,畢竟房地產的特殊屬性,不是孤立於世。房屋建成後,不僅是開發商或購房者擁有產權,同時也是城市的形象和環境的一部分。

“我們這個片區的建築外立面、環境打造、建設標準等,和商品房全部都是統一標準。不會因返遷房使用者的特殊性,而降低檔次。這一點請馬董放心。”專案經理終於忍不住,在旁邊插話到。

馬由微微點頭,對周洪亮說道:

“你們考慮到這些就好,我只是提示一下。銷售方面你們怎麼考慮的?”

“考慮到我們資金比較充足,為了不影響市貌市容,我們第一期先完成臨街的丙類住宅用地和寫字樓、賓館等臨街建築。這部分計劃明年開始面向市場預售。甲、乙地塊安排在後期開發。且視市場需求和價位,再確定具體開發節奏,總開發週期約58年。”

“甲乙地塊上的商品住宅,按公司總體開發策略,60%以上作為出租房源。何時對外出售,則需要以後再論證。”

馬由對這個策略表示認可。開發時間長短、自留房源多少他不在乎,反正越往後房價越高。但他也不會效仿李甲成那樣只囤地而不開發,純粹掙土地升值的利潤。他的理念是多贏,囤地企業有利,但卻苦了消費者和官府。

“對了,剛才說的老洋房。你們可以到檔案館、文物保護單位查核一下,儘量多收購一些那些要列入受保護的老建築。買下來改造成風情酒店、酒吧、高階餐廳等。”

“嗯,我們在愚園路老街,已收購了數十棟老洋樓。外灘又收購了2棟樓,其中有大部分都裝修完畢,開始營業了,很多外地來滬出差、旅遊的,都喜歡住這樣的酒店。其他城市我們也參照這個原則,如金陵的夫子廟、蓉城的寬窄巷子等,姑蘇觀前街等,這些年購買價格不高。預計重新裝修後,很快會成代表當地特色的風情街區。”

“很好,在傳統地產不景氣的時候,其實其他異類地產,比如文化風情街、旅遊地產、風情酒店等都不錯。我們的影視城聽說業績也很好,除佔據了30%影視劇拍攝場地份額外,預計今年的遊客數量將達到600萬人次。和傳統老牌風景區無法比擬,但作為新興旅遊目的地,已非常優異了。”

“董事長的意思,旅遊地產還可以繼續擴充套件?”周洪亮問到。

“嗯,我們視察完主要城市的地產專案後,去一趟瓊島吧。”

“瓊島?那裡的地產業可是崩盤了呀。我們還要去?”

“呵呵,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瓊島省崖州市,可是華國難得的熱帶城市,其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我們這個時候介入,正是一個好的時機。”馬由腦海中,瀏覽了一下瓊島的房地產狀況。

1988年,瓊島脫離粵省,成立瓊島省級經濟特區。作為華國最大的經濟特區,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在短時間內帶來了資金,物流和大量人才流入。

瓊島商品房平均價格從1988年的1350元/平方米。到1993年飆升到7500元/平方米。

但積壓的房地產不僅數量龐大,而且許多“爛尾樓”被多次“傳包裹”式炒作,重複抵押,產權、所有權關係複雜,資金,繼續建設成本高,一系列爛尾樓專案流通受阻,給城市經濟重啟造成了極大障礙。

1993年6月,國家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限期收回違章拆借資金、削減基建、清理所有在建專案,招招對準房地產市場。與此同時,有關部門還宣佈終止房地產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業。

釜底抽薪,一夜寒冬。瓊島全省房地產市場應聲而落,瓊島經濟亦進入斷崖式下跌。大量房地產企業倒閉,無數人血本無歸。不到一年間,這些企業在瓊島留下了600多棟爛尾樓、18834公頃閒置土地和800億元積壓資金。部分爛尾樓長期得不到盤活,一度變為養豬場。

一時間,“天涯海角爛尾樓”成為瓊島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