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房價的原因,我們也調查研究過,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從居民收入或者說消費能力分析,滬上市的公務員、國企等體制內的職員等工資收入,和全國各大城市同類職業比較,差異不大。經商環境也暫時趕不上鵬城、羊城等特區或臨近特區的大城市。中產階層比例甚至還比不上京城。”

馬由楞了一下,但隨即理解了這其中的卯竅。特區鵬城及羊城靠近弘崆,有進出口、來料加工以及全國各地和世界不少國家和地區來特區投資,誕生了大量的中產階層。而在京城,不少膽大者,利用此時的雙軌制等政策,做一些踩著法律法規邊沿的生意。

例如買書籍刊號,收羅一些寫手或他人作品出版,就能賺不少錢;再如雙軌制下,幫外地來京的企業、單位辦理一些手續或批文,也能獲取一些中介費用。改革開放初期,這很難說清楚這是否合法合規。

“其二,滬上是華國最早的工業城市,企業眾多。原單位提供的住房雖小一點,但不至於居無定所。加之現正值國企改革,不少人下崗或即將下崗。他們現在哪怕有點存款,或者領取了下崗安置費用,首先也得考慮尋找工作或籌錢做生意。買房的問題只能以後才能考慮。”

國企眾多的城市,正是面臨最困難的時期,這時滬上的區位優勢和經濟、金融中心優勢,暫時無法體現出來。自然消費力欠佳。

迅速在腦海中檢視了一下滬上的房價統計資料,果然,這時全市均價2500元一平方米,靜安區的2300每平方米,是老公房的價格。新房每平方米是3000至5000元。不過馬由知道,這個狀況很快就會改變。

再過一兩年,隨著經濟的好轉,來滬投資的企業增多、滬上本地生意人也富裕了,華國最大人口城市的優勢,便立刻顯示出來。浦西一直以來城市密度就極大,拆遷安置成本極高,房價便開始自然上漲,2000年左右,普遍都將達到5000以上。漲幅遠遠超過內地其他省會城市了,此後和京城、鵬城、羊城等城市並駕齊驅。

有意思的是,今年滬上靜安區房價為2300元每平米。房地產專家還建議儘快拋售。

而再過20年,這裡的房價可是達到了10萬每平米,20年時間漲了43倍。如果當時買了一套房,現在就是千萬富翁了。

“老洋房之類的現在大概是什麼價位買得到?”

“愚園路那裡的洋房售價一棟應該在50w左右。但建築需要再投入資金進行結構整修,以及門窗、管道、水電和其他改造和裝修。所以價格不算高。”

“你們打聽一下黃浦區馬當路245號那一片區,是否有一家弘崆的企業準備收購那裡的老房子。若他們還沒付諸行動,就給當地區官府聯絡一下,我們來整體開發,若已有開發商,我們另外找其他類似的洋房集中的街坊。”

“滬上新天地”是一個具有滬上歷史文化風貌,中西融合的都市旅遊景點,滬上新天地以滬上近代建築的標誌石庫門建築舊區為基礎。

開放商改變了石庫門原有的居住功能,轉換成商業經營。把這片反映了滬上歷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餐飲、購物、演藝等功能的時尚、休閒文化娛樂中心。把百年的石庫門舊城區,改造成一片充滿生命力的新天地。

並因其保留了石庫門建築的清水磚牆建築特色,強調了歷史感,保留原有的磚、原有的瓦作為建材。在老房子內加裝了現代化設施,包括地底光纖電纜和空調系統,確保房屋的功能更完善和可靠,建成後,新天地便成為了滬上的新地標。吸引了無數國內外遊客。

漫步新天地,彷彿時光倒流,有如置身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滬上,但一步跨進每個建築內部,則非常現代和時尚,親身體會新天地獨特的理念,這有機的組合與錯落有致地巧妙安排形成了一首滬上昨天、明天、今天的交響樂,讓海內外遊客品味獨特的文化。

該專案於1999年初動工,第一期的新天地廣場於2001底才建成。

此後,類似文化街區更是不斷湧現,如擁有20世紀3090年代的特色歷史建築群,是蘇州河畔保留最為完整的民族紡織工業建築遺存,是滬上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創意產業基地、和國際化藝術園區的“50創意園”。

還有第十七棉紡織總廠紅磚老廠房和老倉庫改造後的“滬上國際時尚中心”、融匯了東西方特色,整體建築可見古羅馬巴西利卡式風格、原為滬上工部局宰牲場改造而成的“1933老場坊”;昔日的“弄堂工廠”集中區域改造而成的“同樂坊”;20世紀30年代國棉五廠“創邑·河創意產業園”;德必愚園1890等。

“馬董,你的意思是想打造風情街區嗎?”周洪亮這時反應過來,問到。

“是呀,我記得之前和你交流過這方面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