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人事安排(第1/2頁)
章節報錯
眾人心裡最後一絲對他年少的輕視也悄然消失。這位董事長少年成名,並非浪得虛名呀。藍星集團創立以來,是他親自掛帥發展至今。耳聞不如當面,近距離才可能感受到他的運勢滔天。不由得更加尊重,甚至不少人升起一陣崇拜感。
馬由給到每一個下屬第一印象,都是極為良好。這有利於讓他們歸心,管理層更加忠誠。
其實,這是星兒和馬由一起啟動了心理感化異能、將眾人對他美好印象放大了數倍的結果。感知到眾人的心理變化,馬由也暗自叮囑自己,以後要利用所有見面機會,對自己的核心團隊進行“忠誠”教育。“政委”這個角色可是歷史證明了其偉大作用。且這類感化,無需過多的言語,只需在一定距離的“場域”內,就可達到較好的效果。
這是文明的代差。
在最後宣佈了獎金,以及演講過程中提到產業擴張,公司會啟動重組,所有人都有晉升機會。“升官發財”無關民族,也無關國籍,大多數人都沒達到超然境界。所以這種看得見摸的著的前景,讓到會人員非常振奮。
這是一次成功的見面會,更是一次成功的“戰前”動員大會。初步讓來自五湖四海的員工們歸心。但是,要讓他們長期保持對企業的忠誠度,還需更多的工作。企業文化不是靠一、兩次動員會,就能夠建立起來。
馬由前世今生都不擅長這方面的工作,但他透過這些年海量閱讀,也知道了“政委”崗位應建設成為一種體系。
“顧問團隊中,需招攬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國際學等各領域的專家學者。最好還要聘請到一些國內外退休的政治家。”馬由與星兒交流到。
就在馬由演講同時,京城一座園林式辦公區裡,政務院一位主管經濟的副總劉振風博士,聽取了弘崆辦、招商局兩位領導的聯合彙報,獲得了第一手資訊。
51歲的他,老三屆大學生,77年恢復高考後,他攻讀了碩士,進入計委工作。幾年後不脫產攻讀了經濟學博士。30年餘年的工作,兢兢業業。看問題客觀、冷靜,喜歡用資料作為判斷依據。
去年脫穎而出入主政務院,成為最年輕的副總。剛才聽取彙報時,他也在回憶之前得到馬由和藍星集團的資訊。尤其是藍星在弘崆投資的詳情,他特別看中馬由擁有巨資,卻放棄大舉抄底弘崆地產難得的機會,果斷介入金融、科技園區。證明了這位華國走出去僅僅一年半的少年天才,的確是在腳踏實地開創華國需要的高科技企業。
關鍵是,馬由並非其他外企那樣,給官府描述一幅宏偉、而虛無縹緲的計劃。目的是拼命獲取華國的政策優惠。藍星集團現在拿出了時間表、以及投資領域的計劃。
馬由所代表的藍星集團,也很有實力。今年,全國外資實際投資約370億米金。假如明年藍星按計劃投資100億米金,則達總額的27%。
沉思片刻,便做出了決定。劉副總拿起電話,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請示了政務院最高老總。結束通話後,他讓秘書調整明天會議的議程和參會人員。將原本計劃中禮節性接見,改為舉辦一場高規格、經濟論壇性質的內部諮詢會議。他也想當面聽取馬由的詳盡的規劃,以及他對國際經濟發展的看法。
藍星集團會議廳。剛剛結束見面會。
馬由和李陽等人,率先出了會議廳,往樓上電梯間走去。馬由抬手看了看手錶,見時間還早。便對著身旁的助理,念出了一連串的名字,讓助理通知他們在6樓的董事長會議室,再開了一個小會。
聽到這連串名單,各重要崗位都有,李陽驚訝地悄悄看了馬由一眼,這位董事長記憶力實在驚人。公司這麼多人,他都能清晰記住每個人的專長,以及專業能力。他對這個會議內容也有了一點猜測。
來到董事長會議室,馬由請大家坐下後,便把會議上講到的近期計劃,分解開來,詳盡將其中的重要環節,按輕重緩急做了剖析。這也是一種管理模式的表現。將公司的一些決策和戰略思路,分成不同秘級,不同崗位知曉的公司資訊應有所區別。
“剛才人多,沒把公司許多具體思路說清楚。現在請大家來,主要是將近期的工作,做一些安排。其次,就是要對藍星華國集團的主要崗位,做一些分工及人事任命。”
“這次我們在華國的投資,涉及的產業面很廣泛,規模也巨大。加之華國製造業有很多跛腳的地方,產業配套不健全甚至還有不少空白。因此,我們率先開展什麼產業,哪些領域可獨立發展,多少產業急需尋找戰略合作伙伴,並協助他們提升技術和標準,才能滿足我們的發展的速度。這都需要詳盡的策劃和安排。”
“為此,我回國前,做了一系列的計劃。我們先從……”
馬由將即將開展的企業收購,與落實產業佈局計劃做了說明。將其中注意事項叮囑了一番。他要讓這些高管們,充分熟悉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