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能悄悄地走嗎(第1/2頁)
章節報錯
除機床結構和材料的革新外,還可透過CNC系統,來協調及控制各傳動構件執行時振動頻率、偏置補償、刀具管理、高、低速進給控制、精準定位等,從而最大程度消減機械傳動的誤差。
機床總體構造並不複雜,正因如此,要在成熟體系上創新、提高,反而比其他新的領域更難突破,所以現在學機械工程的學生或者研究這方面的學者很多,但最終大多進入了運用領域。理論研究和創新成果的少之又少。
馬由提交的研究課題屬於通用性而非精密性,不在米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制定的對華國,及其他國家壓制性“巴統協議”、及以後簽署的“瓦森納協定”範圍內。
當然,為了保險起見以及他的研究成果不被人窺視,碩士和博士方面,他只會提出一些理論方面的研究。這些成果既新穎、但要做到運用卻不是短時間可以辦到的。這樣可以引起學術界的認同但又不會被他人輕易挪用。反過來還制約華國的發展。
之所以選擇到英國深造,而不是去米國,也是因為這裡的學術氛圍更濃烈、政治氛圍稍微輕鬆一點,尤其對待著名科學家去留動向稽核相對寬鬆,雖馬由準備讀書這些時間,保持韜光養晦的策略,但萬一被什麼機構盯上要輕易脫身還是麻煩。
傑森教授聽到馬由課題的方向性想法,沉思片刻。
他心中也無定數,越是專業,越清楚這個行業看似已經走向了極致。除非有新的技術和材料出現,才能將新的理論付諸於實施。便善意提醒馬由這個課題的難度,特別是理論創新方面,不一定能在短時間有所突破,導致長時間沒有成果,而耽誤馬由的學業。
從這個提示,馬由還是意識到這位導師,很有職業素養。不像再過10多年,華國不少大學教授們,往往因自己的課題甚至外包的專案,讓研究生廉價打工,用各種理由不讓其畢業。
接下來,傑森教授見馬由比較堅持自己的選題。還是耐心介紹了目前國際上類似課題的學術進展和研究動向,最終再度建議馬由慎重考慮更換一個選題。而且他還拿出了自己細心為馬由準備的幾個方向性的課題,供馬友選擇。
好在他聽聞馬由自稱在電腦特別是軟體方面有所研究、加之他獲得數學大獎、在數學領域有一定造詣,心中也有了一些期待,畢竟數學和物理是力學研究方面,有很大的交叉性。超大型機床要改進結構,必然需要運用強大的數學思維和電腦控制技術。
或許這個少年真能創出一條路來,至少今天的見面會談,發現他已經具備超凡的知識面和知識深度,撿到寶了呀!
終止了對研究選題的討論。傑森列出了十多本書籍、資料的名錄,制定了馬由的學習計劃,課程安排。建議他完成學校規定的通用型基礎課程學分外,爭取在3個月內完成這些書籍和資料的閱讀。
討論完課題後,馬由又拿出了一疊列印好論文稿件,請傑森教授指點,這是一篇關於數學理論運用到機床控制系統邏輯運算的論文。
這篇名為《線性代數在數控軟體中的運用》,這篇論文是馬由在來英國前,已經準備好給導師的一個見面禮。當然也是為了完成碩士、博士階段學習,需要完成足夠論文數量的一部分。這篇論文其實質量已經非常高,一旦被頂刊釋出,影響因子一定不會少,雖然馬由故意壓縮到數控軟體領域,但對其他軟體開發也是有很大的啟發性。
傑森教授收下了論文。他對馬由將在數學方面深厚的造詣、靈活運用到自己的專業領域的做法,非常滿意。
“撿到一個寶了呀!”他在心裡再次驚歎到。
告別導師傑森教授,見太陽開始西墜。他迅速走向圖書館,乘閉館前,把導師列的書籍和資料借出來。一大摞書本和資料,也有近10公斤重。提在手上雖不費勁,但還是一個累贅。走到一條無人的小巷。感應了四周沒有監控,將手中的東西全部收納到次元空間。
手中沒有累贅,散步在小鎮大街小巷。街邊買了快餐。他輕鬆逍遙的溜達起來,剛才來的時候,匆匆趕路,見了導師後,回宿舍的路上,放慢腳步順便欣賞一下將要呆一段時間的小鎮風光。
其實仔細觀賞,歐洲的園林設計都崇尚平直、規整,以幾何造型或圖案取勝。沒有華國的私家園林那麼精緻、並富涵哲學韻味。不過平整的草坪和低矮的河堤,垂柳青青,還是令人神清氣爽。想來還是因為人少,故漫步在大自然中,更顯得心曠神怡。
不時可以看到一株巨大樹冠的楓樹,樹葉開始發黃、有些已經是紅葉。他發現已走到了女王學院。
女王學院由由瑪嘉烈·安茹(亨利六世王后)於1448年建立,1465年由伊麗莎白·伍德維爾(愛德華四世王后)二次建立。學院橫跨劍河而立,由舉世聞名的“數學橋”相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