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一桶金(1)(第2/2頁)
章節報錯
“老楊來了,看你喜笑顏開的樣子,有啥子好訊息哇?”李潤峰和楊偉宗都是一批進廠,又一起調入長宏公司,20多年的同事、朋友關係,彼此非常隨意。
“老李呀,看來天生就是你當將軍我當兵喲,我還沒有彙報你就曉得有好訊息了。”楊偉宗調侃道。
“哈哈,你的心思都在臉上掛起的,還用猜?好吧,有什麼好訊息讓我高興高興。”李潤峰拍了拍楊偉宗的肩膀,讓他坐下,遞了一支塔山香菸,自己也點燃一支,直接進入了正題。
“我們總工辦收到了一封有關直平映象管技術的資料,經過討論基本上確定這是真實的。”
“這個技術有……這些優點,初步認定是很成熟的方案,且基本斷定,比較倭國的技術要先進許多,製造成本低、工藝也簡化許多。假若直接從國內購買技術,轉讓價格肯定便宜,關鍵是對生產線的引進談判,籌碼也充足一些,技術不受制於人,選擇餘地就大很多了。再不會那麼被動了。生產線價格可能會便宜許多。”
這個時候,國內引進生產線因大多和技術引進捆綁,倭國表面上是將技術授權費另外列支,但生產線其實也包含了技術轉讓的隱形費用。方式雖符合國際慣例,但顯然是雙重收費。甚至在後期技術服務時還要另外收費。國內企業非常被動。
若只定制生產線,在國際上生產廠家就比較多,可選擇、可比價。但若包含技術轉讓,其價值卻是企業自行商議,幾乎沒有什麼可以參考的標準。而且轉讓的方式也比較多,如按生產量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或者一次性轉讓某個區域的生產授權,也可以出更多的費用買斷專利所有權等等。
這些年西方國家和倭國,靠資訊不對稱優勢,在技術轉讓方面賺了華國不少超額利潤。各行各業都是如此,許多西方國家及倭國企業,都把華國企業當成了冤大頭,傾銷各種落後裝置和技術。
李潤豐這位著名企業家,一直頗具膽略,未因書信來自國內,而忽視這個資訊的真實、可行性,更未陷入盲目崇拜國外技術的誤區裡。
建國幾十年,華國很多高科技研究機構,都是部署在西部大山區裡,俗稱的“三線建設”。包括長宏上級機構,也是在深藏在涪城所轄的山區裡。這裡稱謂科技城,擁有的院士比省城蓉城還多。他因此推算,這也是軍工技術民用化的成果,只不過他們近水樓臺而已。
他當即決定,讓總工程師楊偉宗帶隊,專程去面見來信人,確認技術的成熟度和先進性,並授權他可伺機商議技術轉讓相關事宜。
總工楊偉宗一行六人,當天驅車前往五津,到達時已是深夜,在五津賓館住下。
次日上午一行人吃過早餐,楊偉宗便用賓館的座機,給信中留下的聯絡方式去了電話。
這是學校辦公室的號碼,馬友寫信時,就考慮到對方若來到五津的聯絡方式問題。事先給辦公室的老師打了招呼,請他們接到電話務必轉告他。
老師們都很憐愛這位獨立要強、成績優異的孤兒,十分樂意幫忙。
馬友接到電話,給班主任請了一天假,便騎車來到五津賓館。
長宏集團一行人,見來人是一位少年,十分驚訝。馬友早有說辭,他藉口爺爺身體不好,代表他來介紹情況和送資料。
三言兩語解釋幾句後,便拿出了專利保護通知書原件,請他們過目。再從書包裡拿出事先列印好的保密協議書,讓他們都簽署後,才從書包裡拿出了一疊30多頁的資料,其中有相關圖紙,以及技術方案詳解。
馬友特意說明,這些檔案只是證明技術可行性,詳盡的技術方案和相關資料及相關圖紙,須等雙方商議技術轉讓事宜、簽署合同後才可提供。
這是保護技術權屬的慣例,他目前提供的技術概論,已透露了不少的資訊和技術路線圖,僅隱藏了核心技術引數,若依長宏公司的研發能力,花費2、3年時間,可依照這個技術路線圖自主研發映象管,當然技術的先進性和價效比,就不得而知了。
這個時代,國有軍工背景的企業,大多信譽良好。也是馬友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