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九華山(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們的寺廟無不金碧輝煌,佔用了大量耕地和資源、財物,卻不交稅,對社會發展毫無促進作用。這也是華國數千年宗教史上,一筆說不清楚的爛賬。
九華山近代都還是佛道混居,可見不同宗教都對這個風水寶地的認同。
瞭解這些資料後,馬由心裡暗自思索,這裡面一定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奧秘,風水其實也是一種科學具現,至少這裡的確應是一納福之寶地。
馬由緩步上山,視線所致,看到這裡的地址構造,由堅硬的花崗石巖體組成的強烈斷隆帶,許多隆起的山峰沒有茂密的山林樹木遮擋,想來非常適合馬由吸收宇宙能量這樣的修煉方式。
山峰並不險峻,最高几座山峰也就1300米左右。對於強壯的馬友而言,完全沒有一點體力的負擔。登山的過程,完全是一種享受。
一路上,他放鬆心情、十分愜意地緩緩攀登,這是他穿越到這個世界第一次完全放鬆休憩。看著石峰和森林樹木交映,呼吸著純淨的空氣,他的身體狀況感覺越來越好,靈魂也更加純淨。
這個年代汽車沒有普及到家庭,人們外出旅遊也就不多,特別是有著春節假期的寒假,大家都趕回家團聚。這座大山裡幾乎沒有遊客,十分雅靜,正適合馬由的修煉。
九華山除了景色秀麗,還存在著奇特的肉身現象。
目前已經發現了14尊肉身,其中13尊為和尚,1尊為尼姑。為什麼九華山的肉身菩薩這麼多?為什麼這些肉身歷千年而不腐?是不是經過特別的防腐處理?是不是與九華的地理環境有關?是不是他們有什麼特別的修行方法等等,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問號。這些都沒有得到科學的解釋。
尤其是九華山這樣的自然環境,當然是旅遊度假的好地方,但卻不是防腐防黴的所在。九華山的山體位於皖南斷塊隆起的中心部位,主體由花崗岩構成,受構造、巖性等影響,形成以山峰為主,盆地峽谷、溪澗泉流交織其中的獨特的地貌景觀。
氣候屬北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型別。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雨集中、梅雨顯著,從而形成陰、涼、溼的山區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3.4℃,冬季極端最低溫度11.8 ℃;夏季極端最高氣溫34.5℃;空氣相對溼度在78℃至 85℃之間;年平均溼度 80℃。全年降水日期182.7天,全年降水量約2000毫米,山上森林覆蓋率75%,大氣質量優良。
居民家裡的衣物,儘管不停地翻曬,但仍有黴變,牆邊的木柱和放在地上的木桌經常發黴,甚至長出了木蘑菇。賓館的客房,儘管晴天採光、雨天通風,但其嶄新的牆壁不出兩年就生出黴點、斑塊。而存放肉身菩薩的坐缸,卻置於室外任風吹雨打,經三年而不腐,實在是不可思議。
2小時後,他來到半山腰轉彎看見一座寺廟,聽說這裡有一肉身菩薩,號稱千年不朽,他也想去瞻仰一下。還沒有進入寺廟就看見一位盤坐在門口的和尚抬頭看了他一眼,剎那間馬由一陣心悸。
“這位和尚功夫不淺呀。”馬由暗自揣摩道。
馬由雙手合一拜了一佛教禮給和尚說明了來由,和尚淡然請他自便。
馬由進入這個不大規模的寺廟,見到了披著金裝的肉身菩薩拜了拜,在他禮拜的時候,強身操功法自動運轉了起來,一陣圍繞這座菩薩周身淡淡的光芒朝他而來,馬由頓時感受到一絲溫暖的氣息進入了體內,感應之下,發現這股氣息沒有傷害,估計這就是香火帶來的願力吧。擔心和尚發現,他也未急於修煉消化這些願力。
馬由拜謝和尚繼續登山,和尚抬眸看了看馬由,眼神一陣迷惑,欲言又止回了禮。
馬由從容地選擇了一座山峰方向繼續攀爬。
兩小時後,馬由來到了傳說中一道家大能修行的山峰。看天色趨暗,便找到一避風處休息片刻,吃了點乾糧。天黑之前,他要尋找到晚上可以遮風避雨的山洞,複雜的地理山體形成了不少天然的縫隙,馬由仔細比較了一個較淺朝南的自然巖洞,放下了揹包。
月夜下,鳥已歸巢。山上寂靜無比,的確是修煉的好地方。他開始連貫執行起12個動作的強身操、魂技。
一個多小時、身體消化了由菩薩帶來的願力,他的腦域又進一步,繼上學期修煉至17%後,達到了18%,由於修煉,本就年幼未定型的容貌,現在顯得更加英俊挺拔,陽剛氣息與智慧產生的內斂氣質十分協調。
距離達到晶片解封更近一步了。這次的尋緣之旅無驚無險,卻還是大有收穫,想來以後有時間一定要多去名山大川轉轉,採集一些自然、非自然的力量。尤其發現願力也是一種可吸收的能量,給馬由提了個醒。
晚上藉助手電照明,他從揹包裡翻出膝上型電腦,照例學習起來。平時他透過網路下載了不少資料,正好透過這種閒暇之時消化一下。
第二天天色矇矇亮時,馬由起來往不遠處的山峰走去,坐在一石頭上開始運轉12個動作的強身操,發現身體吸收宇宙能的速度比城市裡快了許多。一套動作修煉完以後,他再修煉了一套前世的拳法,感覺這時的身體狀況距離前世巔峰時期也不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