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學風(第2/2頁)
章節報錯
馬由狀元的身份,加之高大的身材、儒雅而稍許英俊的面容得到了大家的好感和熱忱,唯一遺憾就是性格有點高冷,不怎麼喜歡交流。不過想想他的年齡,大家都認為是這個男孩害羞吧。
不多久,大巴車就坐滿了報道和返校的學生。車子緩緩啟動,帶點嬰兒肥的女生,顯然對馬由很感興趣,找了個理由,陪同馬由他們這車人,也返回校園。
東南大學在玄武湖的南岸雞鳴寺南側,大巴正好環繞半周湖面,進入市中心。馬由也正好可以初窺這座六朝古都風貌。
金陵是前朝的都城,雖短短38年,但西方思潮湧入,加之擁有是當時華國最頂尖的東大底蘊(當時名稱是zhongyang大學,建國後首都北移京城,自然不能稱謂zhongyang了,故以華國最早的學堂東南學堂為名,更名為現在的東南大學),所以城市規劃比較超前,市區主要幹道已是快慢車道綠化帶分離。茂密的梧桐樹、形成一圈傘蓋,遮陰又美觀。這樣的功能齊備、景觀漂亮的城市道路,在華國城市還沒有大規模開發的當下令人驚歎。
一路上看到保留的民國時期風格的建築也有不少,讓這座古城顯得愈加充滿歷史風韻。
大巴車駛入了位於四牌樓街的學校南大門,這道校門是算是文物古蹟,僅將原“zhongyang大學”幾個華文更換成“東南大學”,其他構築物還是原物,四根粗壯的立柱,將大門分為車道和人行道三道大門,古老、大氣且莊重。
進入校門便是一條約500米的筆直林蔭大道,6、70年樹齡,達半米粗胸徑的梧桐樹,茂盛的樹冠完全遮擋了秋日最後的暑熱,形成了拱型的樹蔭長廊、低角度夕陽透過樹枝的縫隙,灑在道路上,斑駁、夢幻。
大道盡頭是一座半球綠色穹頂、四根艾奧力克柱廊圓柱撐起及山花,敦實而又有細節的基座三段式典型西方古典建築風格,構成了這座大禮堂的正立面,整體對稱均衡,端莊典雅,氣派十足,且藝術氣質濃郁、別具風味。
大禮堂前噴泉廣場,臨時擺滿了書桌,這裡就是新生入學接待處,有了這位嬰兒肥女孩的熱忱引導,馬由十分順利地辦理了入學手續。
學校也給了馬由一個驚喜,考慮到他是孤兒、且是全國狀元,不僅全免了他的學費、雜費,每個月還補貼80元的生活費。這個意外讓馬由很高興,他現在並不缺錢,但領會到學校的熱忱及關愛。
馬由辦理完入學手續,按學長的提示,揹著小揹包,步行出南大門,隔路對面就是學校住宿區之一的沙塘園。
進入沙塘園學生宿舍區,按入學手續提示,找到了其中一棟7層樓的四樓,找到他的宿舍412。見裡面已經有6位同學了,再看床鋪已經有7張床有人了,看來他是最後到來的。
他給大家打了一個招呼並作了自我介紹,陽光儒雅的笑容,立刻獲得了大家的好感。馬由也願意利用大學短暫的時間,觀察和結交一些朋友,或者發掘一些有用的人才。
短暫寒暄後,6位同學中4位繼續打牌娛樂,另外2位看起來經濟條件不錯,在自己帶來的電腦上打遊戲。
看見6位同學如此輕鬆的神態,馬由心中有些羨慕,這些同學都是千軍萬馬“拼殺”出來,上了大學,難免有些放鬆。可以理解,但他還是不由得有些感嘆。
但大學期間,恰恰正是人生中體能最充沛、心智也圓滿、正應抓緊時間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的最佳時期,並由此確定自己的特長和職業規劃。
可華國大學生90年代後,大多放鬆起來,而且這種放鬆狀態往往都是1年甚至2、3年,學習成績基本上以不掛科為目標,待大四實習時迴轉看看,發現什麼都沒有學到。
究其原因,一方面學生們剛結束超負荷的3年高中,完成最耗神的高考並“殺進”進大學。突然離開溫暖的家庭環抱,其實生理和心理沒有完全準備好獨立生活和學習,而這時無論時間還是金錢可自由支配,難免一下子就鬆懈下來。
大學中泡吧、打遊戲、談物件甚至流連在各娛樂場也非鮮見。而華國父母這時反而不會再逼迫兒女學習,甚至大多有共同特點,中學時嚴防死守防止早戀,大學時牽腸掛肚鼓勵戀愛,大學畢業千方百計催促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