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八大門派中,獨獨峨嵋派不積極響應呢?

峨嵋派的掌門人是誰?花千尋的母親。她難道要向自己的女兒下手嗎?情何以堪!

峨嵋派的掌門人,自從與孿生姐姐爭奪情郎花夢荻而不成,並遭到孿生姐姐的迫害,直接導致自己與花夢荻倍受折磨。雖然後來峨嵋派的掌門人逃脫了困境,併成功地復仇,親手擊殺了自己的孿生姐姐,可是自己的情郎也在那場復仇行動中,為了保護自己而送了性命。從那天起,峨嵋派掌門,心灰意冷,便再未涉足江湖,發誓與古剎青燈相伴,直至終老。

如今峨嵋派掌門亦收到了盟主申無害的江湖令,她無意出山,向世上唯一的女兒花千尋下手,同時亦未向門下弟子宣佈接到盟主江湖令一事。

峨嵋派掌門選擇了閉關不出。

峨嵋派中亦有訊息靈通的弟子,聽到江湖的傳聞,前來向峨嵋派掌門請示。可是峨嵋派掌門以閉關為由,一概置之不理。

峨嵋派中亦有些耐不住寂寞的弟子,懷著各種目的,私自下山。峨嵋派掌門亦未加阻攔,只是長嘆一聲,由她們去了。

趙家朝廷的東宮內,太子召集了高階幕僚連夜議事。

“江湖中的大事,想必你已有所耳聞,本宮想聽聽你的建議。”東宮太子氣定神安地向幕僚問計道。

“崑崙山脈,本不在我朝境內,如果大舉進兵,實為不妥。且不論,虎視眈眈的耶律軍會不會誤認為假道伐虢,再起戰端。單論,我朝與魔道中人激戰,免不了會產生人員、物資的損失。如果到那時,耶律朝廷,乘機向我朝大舉進兵,我朝將如何處置呢?”高階幕僚進言道。

東宮太子點點頭。

太子的高階幕僚繼續進言道:“吳銘軾何許人也?太子保舉的,與耶律軍爭奪鎖龍關的前敵勇將。他能率領數百江湖人士,在前線與耶律大軍萬餘人周旋,互有勝負,且不落下風,可見其勇猛與智慧。這樣一員猛將,為何會墮入魔道,必有其不為人知的原因,太子殿下切不可輕信江湖中的傳言。”

太子點點頭,向自己的高階幕僚投來讚許的目光。

受太子的激勵,高階幕僚繼續言道:“如今,吳銘軾並非太子殿下的心腹大患,反而是福王不得不防。他必會因此事在朝堂之上,借題發揮,向父皇參本,詆譭太子。這才是不得不防的當下的最為重要的事情。”

“此事該如何處置呢?”太子問道。

“事不宜遲,依在下之愚見,此事不可在明日朝堂上公開辯論。太子殿下今晚需面見父皇,提前上奏,並陳述原由。”高階幕僚言道。

“該如何向父皇表奏呢?”太子問道。

“吳銘軾只是受命於太子密令,深入耶律軍後方舉事。並非江湖之傳言。他日,待吳銘軾成事之後,便是我朝收復失地之時。有此太子深夜上奏,官家必會於明日早朝壓下此事,擇日另議,便能避免福王的中傷。”太子的高階幕僚進言道。

太子皺著眉毛,言道:“此事是不是賭得有點大。”

“依在下愚見。

第一種可能:假如吳銘軾真為江湖所言,墮入魔道。

其一,以吳銘軾失敗作為假想:

以他目前的實力,大機率,難以抵擋人類的總攻擊,而灰飛煙滅。到那時,只怕是江湖人士亦是實力大損。本來這些江湖人士就非朝廷所掌控,平日可沒少給朝廷增添麻煩。待這些江湖人士得勝返回之時,太子密令心腹邊關守將,又慶賀勝利為名,一舉剿滅之。到那時,所有相關人士已死,死無對證之下,無人能出面指證太子。太子當可以剿滅亂黨為名,向朝廷請功。

其二,以吳銘軾勝利作為假想:

假如吳銘軾憑藉其聰明與智慧,戰勝了這幫江湖人士。而太子殿下,可是保薦之人,吳銘軾當感恩於太子。有吳銘軾為首的魔道力量相助於太子殿下,大可不必坐等官家傳位於太子殿下,直接逼宮,讓官家禪讓皇位……“

“住口,不得胡言亂語。”太子打斷了高階幕僚的話頭。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第七十章 戰端初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