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戰端初開

太子的高階幕僚,聽到太子的呵斥,嚇得連忙跪倒在地,磕頭不止。

太子並沒有繼續為難高階幕僚或是責罰於他,而是言道:“起來吧,繼續。”

高階幕僚,忙爬起身形,內心不由得暗喜。他心想,太子並沒有責怪自己的意思。如果太子真的因為剛才那句大逆不道的話,殺了自己,都不算過分。如今太子還讓自己繼續進言,說明自己的進言,說到太子心裡去了,他只是提醒自己注意,有些話,可看破,不能說破。

太子的高階幕僚繼續進言道:“第二種可能,假如吳銘軾非為江湖所言,墮入魔道,而是另有隱情。

其一,以吳銘軾失敗作為假想:

各江湖人士迴歸中原時,太子斷不可出手。但等這些江湖人士回到幫派之地時,太子可以以擅殺朝廷命官為由,選擇殘存實力較強的門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派大軍前往問罪。其目的,並非是剿滅山門,而是威逼招安。如有誰膽敢不從,再令朝廷大軍剿滅之。反正這些門派與吳銘軾力拼,實力已然大損。剩他們並無防備,除卻後患。

如果這些門派識時務,接受朝廷的招安,可捉拿他們的掌門入朝為質,令他們的門下弟子,隨朝廷大軍,招安下一個門派。只需讓這些江湖人士在前當炮灰,我朝廷大軍作為督戰隊即可。如此迴圈繼續,不僅可以整頓江湖,還可以減少朝廷的人員傷亡,令江湖各門派之間結下深仇大恨,以穩固朝廷的統治。

其二,以吳銘軾成功作為假想:

有太子殿下多次的舉薦吳銘軾,他自然感恩於太子殿下。有這樣的人才相助太子殿下,何愁地位不穩,大業不成。”

“本宮這就去面見官家。”太子言道。

福王當晚也沒有閒著,他也召集了自己的高階幕僚,商議明日早朝,如何參本太子的議題。

福王萬萬沒想到,自己已經棋差一著,失去了先機。

……

言罷趙家朝廷,耶律王朝也對此重大事件十分關注,進行了庭議。

吳銘軾,耶律朝廷的心腹大患。不管他是不是魔道中人,對耶律朝廷而言,都是必除之而後快的毒瘤。

如今有中原的大批江湖人士蜂擁而至崑崙山,耶律王朝大可不必阻攔,讓他們順利透過。

無論中原江湖人士與吳銘軾兩派相爭,其結果如何,對耶律朝廷而言,皆無傷害。耶律朝廷大可作壁上觀。

抱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原則。可讓他們鬥得你死我活,實力大損之時,耶律大軍再繼而大舉進剿。不僅可以事半功倍,更可上順天意,下應民心。

雖然表明上,人類結成了總同盟,向崑崙山發起了總攻擊,但是,各自的立場不同,代表的利益不同,令大家並未真正形成統一戰線,形成強大的合力。

最不利的因素是,人類沒有統一的總指揮,除了八大門派的人員,相對而言有盟主存在以外,其它成員,基本上處於鬆散的,各自為了自身目的而奮鬥的的無序狀態。

人類的這一大致命的弱點,被鹹青蟲二所看穿。

當真鹹青蟲二有這樣通天徹地的、戰爭領域的、強大戰略層面的預判與分析能力嗎?

有點似是而非。

鹹青蟲二的強大得益於他來自於後世的現代。

還是那句老話,書本是後輩站在偉人肩膀上看待問題的必要階梯。可是古代的芸芸眾生,不具備這樣的有利條件,再加上統治階級的馭權術的刻意愚民,侷限了大眾的認知。

鹹青蟲二的戰略指導方針,雖然停留於紙上談兵,但他的獨特見解,拓展了花千尋的思路與想象力,而戰術層面,卻是花千尋的強項。

因此,花千尋在聽取了鹹青蟲二的一番分析之後,茅塞頓開,對鹹青蟲二佩服不已。

一場聲勢浩大的,人類對魔道中人的大討伐,經過鹹青蟲二的分析之後,並非像表面所顯示的那樣強大而不可戰勝。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需重視敵人。

花千尋視鹹青蟲二為不可獲缺的股肱之臣,徹夜與他長談,最終確立了可行的戰略、戰術的應對方略。

江湖中各路人馬在紛紛地向崑崙山進發,聲勢浩大,氣勢如虹。

黃河幫首先出了問題。

這一天,黃河幫幫主親生率領著幫中的十大高手,押運著由臨時徵集的民夫運送的金銀財寶與給養,行進到一處較為崎嶇的山路。

眾人正在人困馬乏之時,突然從路邊的樹木中閃出一個身影,擋住了黃河幫眾人的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