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定要交給李自成來審理衍聖公的案子?

因為快!

崇禎非常清楚,對於這種大案,如果換做其他人,就只剩下一個字了:拖!

沒有人比李自成更合適。

在李自成執著的壓迫下,三法司開始對所有涉案人員進行連夜不停的審問。

並且的交叉審問,多次審問。

其實王長喜的那份遺書已經足夠錘死衍聖公了,接下來的審問不過都是在清理羅尚忠他們。

十二月二十九的一大早,徹夜未眠的李自成手裡捧著一堆的文件,進了宮。

崇禎非常親切地請他用了一頓早膳。

當然,非常重要的幾個人物也都在場。

例如周延儒、王永光、孫承宗、李邦華、範景文,還有李巖,他們全部都在。

皇帝認認真真地翻閱李自成呈遞過來的文件。

皇帝一邊翻閱,李自成一邊做彙報。

李自成的每一句話,都能在大殿內引起震驚。

不過在場的這些人,顯然都老道且有城府,他們表面都很淡然,偶爾還提幾個問題,都是一些很正常的問題。

李自成回答後,他們也是連連點頭,並沒有提出反對的建議。

等李自成說完後,崇禎還在繼續看,他偶爾也會問幾個問題。

大家的交流看起來似乎都非常順暢,沒有任何不愉快的地方。

一切彷彿都很美好。

但實際上,並不美好。

一共要處死的官員有53位,他們有的位列九卿,有的身居要職。

還有的只是在奏疏中提出了衍聖公案的幾個疑點,就被打成同黨了。

無論他們過去有什麼政績,或者在吏部的考評中表現有多麼良好。

這就是政治站隊。

這幾天還有陸陸續續為衍聖公說話的人。

直到此時此刻,崇禎說道:“衍聖公勾結張志安、瑞王,謀反證據確鑿,諸位覺得該如何處置?”

皇帝掃視一轉,大家都不說話。

“李巖,你說說看。”

李岩心頭一顫,他知道自己站隊的時候也到了。

作為新學的負責人,最年輕的禮部侍郎,他很快會成為保守派實力下一個抨擊的目標。

想要在這場政治風暴中活下去,就必須站隊,必須拿出堅硬的態度。

那些左右逢源的人,皇帝也是需要的,但絕對不會是他李巖。

李巖正準備站起來上前,張晨連忙壓了壓手:“坐坐坐,坐著說。”

“臣以為謀反罪,是要誅族的,不過陛下乃是聖明之君,衍聖公極其直系誅殺即可,其餘發配邊疆。”

李巖一開口,基本上就定調了今天早上這場早膳的基調了。

在場的哪一個沒有被那些保守勢力們彈劾過?

不想將他們踢出局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