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大明朝的金融制定權(第3/3頁)
章節報錯
並且,對商人進行嚴加管控。
這些手段,全部出自漢武帝劉徹。
國企這個概念,就是劉徹弄出來的。
劉徹打匈奴,消耗了漢朝幾乎大半的財政,漢朝居然還沒有崩,這本身就是個奇蹟。
為啥?
因為桑弘羊那貨擼民間羊毛,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被擼羊毛了。
這就是金融手段高超。
同樣把金融玩到極致的還有割地賠款求和成肌肉記憶的趙宋。
你可以說老趙家沒骨氣,不僅欺負孤兒寡母,還動不動給北邊交歲幣,並且還自費武功。
但你絕對不能嘲笑老趙家的金融手段。
告訴你,老朱家就是虧在不會玩金融。
朱元璋開國之後,玩銀鈔,把銀鈔分分鐘玩死。
朱元璋坐在那裡不停印銀鈔,然後用銀鈔發工資,一邊印,一邊說:你們都拿這些玩意兒去吧,反正你們別用它交稅,老子不收。
這特麼是金融理念的基本常識錯誤。
大明朝從朱元璋開始,其實並不富裕。
這裡的不富裕不是指國家不富裕,而是指朝廷不富裕。
朱元璋本人不太重視商稅,導致後面的皇帝都不重視,再導致老朱家每一個皇帝都不會玩轉金融。
到了朱棣後期,國庫其實一直缺錢,東挪西湊的。
大明朝的稅制本身也奇葩,能活兩百多年,真的算是朱元璋在天保佑了,也和老朱家對地方管控逐漸放鬆有關。
在朱家的統治下,各地放飛自我,大家當然不會與中央皇權有劇烈衝突。
可是,現在張晨來了,要加強中央朝廷對地方的控制,矛盾就被激化了。
金融矛盾也同樣如此。
商人們一個個心裡都清楚得很。
銀票這玩意兒,不是簡單的貨幣。
它是一種權力。
物價的定價權、貨幣的印發權,財產的價值決定權。
它是一種權力,一種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可以頃刻間讓無數人傾家蕩產的權力。
它的威力,比軍隊不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