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面許多詞語人們以前聞所未聞,為了讓讀者看懂,他專門做了詞語註解。

這女孩看的非常入神,大學考試中,有許多這本書的知識點。

張晨更加好奇,這妹子是要考大學?

“你這是要考大學嗎?”張晨忍不住問了出來。

女孩有些警惕地將書收起來。

張晨說道:“你躲在我這裡,我這麼信任你,你卻處處防著我,這不公平吧?”

“我……我這不是……她們不知道我要考大學,我擔心你……”

“擔心我說出去,告訴她們?”

“抱歉啊,我也不是有心要打擾你,我就是想讀會書。”

“這書你看得懂?”

“看得懂一些,還寫地方還是有些生疏。”

“哪些地方生疏?”

女孩疑惑地看了一眼張晨:“你知道這本書?”

知道!當然知道!這是朕寫的書,能不知道嗎!

張晨說道:“我也讀過這本書。”

“你也想考大學?”

“我不考。”

“那你讀這本書做什麼,這本書是考大學的讀的。”

“誰說這本書是考大學的才讀的?”

“賣書的人說的,不然誰會去讀這本書呢?”

“你認為這本書沒有價值?”

“不不不,我恰恰認為這本書很有價值,但許多人不願意讀它。”

“人們為什麼不願意讀它?”

“因為更多的人連識字都困難,識字的那些人,更願意去讀之乎者也。”

“也不盡然吧,這本書是誰寫的?”

“聽說是皇帝陛下寫的。”

“既然是皇帝陛下寫的,大家為何不讀?”

女孩想了想,說道:“裡面寫的一些內容,比較陌生,有一部分很實用,但大部分都是從未發生過的,沒有實際發生過的,人們讀起來可能很困難。”

張晨倒是有些驚訝了,沒想到這妹子一語點破了這個問題的本質。

這本書的發行數量還真是令人擔憂,如果不是皇帝寫的,這本書恐怕也印刷都不會印刷。

至於現在吏部都要求官員們讀這本書,官員們也是看得雲裡霧裡的。

“例如這裡所說的生產力,當生產力提高了,單位時間內生產的貨品會更多,商人為了佔領市場,會降低單品價格,做薄利多銷。”女孩指著其中一頁,“生產力如何提高?難道僱傭更多的人,就可以提高生產力嗎?”

“生產力是指生產的總量與投入成本的比,當僱傭更多的人,人工成本也會增加,人越多,越難管理,管理成本也會增加,生產力可能會下降。”

“那這句話作何解釋?”

張晨說道:“我聽說最近有一種新的紡紗機,是北京製造局製造出來的,一個人使用,在同樣的時間內,可以抵過去八個人的生產量。”

“還有這東西?”

“有!南京應該很快就會出現了。”

女孩這才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原來是這麼個原理,看來這個地方並非玄而又玄,它是很實用的,只是人們沒有見過那種東西,所以想不明白。”

當然了,等蒸汽機投入實際使用,水泥路大量鋪設,海運全面開啟,人們才會知道這本書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