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我這個前首輔的孫兒只是想繼續作死而已(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女孩又說道:“還有這一點,朝廷的貨幣新政,是為了促進商業的發展,透過貨幣發行,來調整產業結構,這句話如何理解?”
張晨倒是耐心地回答說道:“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假如從應天府修建一條水泥路到松江府的上海縣,需要10萬兩。”
“道路局12萬兩承包給民營商社,民營商社沒有這麼多錢,找皇家錢莊貸款6萬兩,自己出4萬兩,將水泥路修好,道路局跟這個民營商社做結算,12萬兩,這個民營商社賺1萬多兩,其餘的是給皇家錢莊的利息。”
“其餘10萬兩,包括了水泥的採購、工人的僱傭,工人日常生活供給。”
“假設工人在半年之內,將這條路修建好,每個工人一個月拿1兩銀子,6個月下來就是6兩銀子,他們回家後,將這6兩銀子存起來,給家裡買糧食,買衣服。”
“這裡糧食店和布行的買賣是不是會好起來?”
“糧食店的買賣好起來了,就會去農村收購更多糧食,農民的餘糧不必擔心放在家裡爛掉。”
“布行的買賣好起來了,他們就會找更多的養蠶者,種植更多的桑樹,需要更多的肥料,更多的農具。”
“而且,對水泥的需求,水泥廠生產更多的水泥,僱傭更多的工人。”
“水泥廠的工人也有工錢了,回去給自己的孩子和老婆買吃的穿的。”
張晨說得很耐心,他還是第一次如此耐心地將詳細的案例說給別人聽。
女孩聽得很入神,她感覺自己彷彿進入了一個新世界。
“聽起來是不是很美好?”
“嗯嗯!”
張晨話題忽然一轉,說道:“要做到這些,有一點非常重要。”
“什麼?”
“糧食!”
“糧食?”
“農業是第一產業,其他的都是在農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若是在南直隸要修100條這樣的路,就是要貸款600萬兩出去。”
“你試想想,南直隸的市面上突然憑空多了600萬兩,突然很多人口袋都有錢了,糧食的總量如果不變,糧價會不會漲起來?”
女孩微微一怔,她似乎突然意識到了,腦子一下子就豁然開朗。
“糧價漲起來了,那些沒有參加修水泥路的人,口袋裡的錢並沒有增多,他們原本只是勉強能買得起糧食,而現在他們買不起了。”
“這就叫通貨膨脹。”
女孩直接呆住了,口裡默唸著:“通貨膨脹……”
張晨解釋得很通俗易懂了,她明白了其中的邏輯。
沉默了好一會兒,她才說道:“那這水泥路豈不是修不成了?”
“修得了,增加糧食的總量,保證糧食的攻擊充足,只要糧價不漲,其他物品漲價,老百姓都不會有太大的意見。”
“將水泥路修建起來後,以前從南京到上海縣走一趟,要一個月,現在可能只需要半個月了。”
“這樣算了,以前一年南京城運往上海縣的絲綢5000匹,現在一年可以達到10000匹。”
“假設一匹絲綢出海,售賣10銀子,以前一年總量賣5000匹,一共50000兩,現在賣10000匹,一共就是10萬兩了,足足多賺了一倍。”
“而且絲綢的售賣增倍,只是其中之一。”
“這就是這本書裡交通對經濟的影響,它是經濟的大動脈。”
聽張晨這樣說完,女孩如同醍醐灌頂一般。
她感覺自己彷彿開啟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謝謝這位公子指點!”她忍不住站起來,向張晨鞠了一個躬,“還未請教公子尊姓大名?”
“我叫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