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的崇禎來說,用求賢若渴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他的所有新政,都需要大量的人才。

只要是人才,他來者不拒,什麼科舉不科舉,能解決問題的人,就是人才!

離開村子後,崇禎一路風馳電掣南下,他就打算將王敬文安排到農學院去工作。

只要王敬文能把《土硝肥料論》寫出來,他甚至可以讓他破格進格物院。

遇到這樣肯自己思考、鑽研的人才,不要吝嗇。

當然,這是後話。

眼下崇禎一路疾行,趕路到半夜,在野外紮營休息,第二日天剛剛亮,又快速整理,繼續趕路。

王敬文都驚呆了,這群人的行動力實在太強。

數千人,說停下來很快就停下來,說要行動,很快就能行動。

他不由得對張晨的身份感到困惑,張公子的保鏢,各個都身手了得啊,這些人若是出去打仗,恐怕都是精銳。

數天之後,崇禎便進入淮安地界。

南方的秋來得稍微晚一些,不像北京的清冷,此時的淮安還有些秋老虎的影子。

烈陽炙烤著大地,農民們忙著在田裡挖紅薯,收稻穀。

一進入淮安地界,整個京衛軍都嚴陣以待起來。

據之前的情報,楚王派遣他的兒子沿江而下,從長江進入運河,據說是到了淮安。

這件事傳到北京後,把一些人的蛋都快嚇爆。

也不知道現在軍情如何?

淮安這個地方,是漕運命門所在,牽扯到山東省、北直隸的商業,以及京師用度。

當然,最重要的是,在家天下時代,這條漕運線更多的職能是為皇家服務。

一旦漕運受阻,牽動甚大,直接影響京師民生,皇家吃穿。

關於叛軍跑到淮安這件事,崇禎倒是一點也不著急。

而且現在看見那些若無其事在田裡秋收的農民,崇禎大致也推斷出,淮安一切並無大礙。

畢竟南京案後,朝廷在南京成立新的軍政院,將北京新軍的那一套複製過來,對南直隸進行了軍政改制。

其中包括淮安的守備。

廢除了之前淮安所有衛所,從北京京衛軍軍營調人過來,組建新軍,扼守大運河的咽喉一帶。

叛軍大多是烏合之眾,翻不起大浪。

幾個月之內冒個頭,差不多也就可以領盒飯去見閻王了。

既然無事,崇禎也就放心大膽往清江督造船廠奔去。

下午的時候,他親自到了清江督造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