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概念中,水就是水元素,它是一種很單純的物質了。

那空氣呢?

它們的規律是否一樣?

屋子內一片死靜。

所有人都被皇帝的二連問問得有些懵逼。

曹彬更是瞪大眼睛看著皇帝,這些問題,他很小的時候也有想過,不過沒有人回答他。

“朕知道,你們有人心中在想,水即是水,水還能是何物組成?”

“這個想法本身沒有問題,但它不一定對,做自然規律的探索,我們需要抱著懷疑的態度去求證。”

“朕舉個例子,水即是水,那為何水加熱,變成水蒸氣?水蒸氣是水嗎?水蒸氣遇到冷的鐵片,為何鐵片上又出現水?”

“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水是變成了氣?還是水還是水?”

“木盆中的水,放到木盆中,是一盆水,它從屋簷上低落下來的時候,它是一滴水,它依然是水,只是形狀發生了變化,水加熱變成水蒸氣,是水消失變成了氣,還是它本身依然是水,只是形狀發生了變化?”

“它為何會飄起來?”

崇禎說完了,不,應該說他回答完了。

他不可能告訴這些人,水是分子,空氣的成分也是分子。

如果他告訴他們這些,就是在給格物院丟擲更加抽象不可能證明的問題,這會把他們弄瘋掉的。

所以,他只能提出他們聽得懂,但是還沒有證明的問題。

本質上來說,現在張晨不可能跟他們進一步說明空氣的成分,因為那也無法證實。

“諸位好好思考思考這些問題。”

“朕最後再提一個問題,你們下去自己做,朕就不干涉了。”

方以智已經徹底懵逼,他說道:“請……請陛下……陛下明示。”

“一顆削皮的蘋果,放在這裡,為什麼會變顏色,一塊生肉,放在外面,為什麼會腐爛?”

“諸位何不將此物改良一番,在銅缸中做一個單獨的隔間,放一塊肉進去,將這個單獨的格局裡的空氣排出來,觀察觀察肉的變化。”

說完,眾人你看我我看你。

方以智似乎明白皇帝說的是什麼意思了,然後他就跪了。

你說你看不見空氣對吧,那好,先從你看得見的東西入手,放在空氣中會變化的東西入手,來研究空氣的存在。

先不一定要搞清楚空氣的成分。

“起來吧。”

崇禎說道:“朕今日來,主要是來看看這個蒸汽機。”

他指著那個笨拙的銅缸。

正統歷史上,蒸汽機的誕生目的,其實就是為了給煤礦抽水,剛開始就只有抽水的功能而已。

任何技術都是一代代迭代的。

能做出這第一代的蒸汽機,張晨已經很滿意了,畢竟技術這玩意兒,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急是沒有辦法的。

“曹彬,你來說說,朕為什麼讓格物院做這個蒸汽機?”

曹彬沒想到皇帝會點自己的名字,他出列說道:“學生以為,此物可以用作灌溉。”

“哦?”

“既然有抽水的作用,就可以試著用在良田的灌溉上,我大明朝有眾多田地,北方又缺水,正好可以用到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