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實踐出真理,大明朝第一代蒸汽機(第3/3頁)
章節報錯
所有人都聽出來方以智的語氣有些重了,眾人神色微驚。
徐光啟說道:“方大人,你先退下。”
徐光啟為方以智捏了一把汗,皇帝可是殺人不眨眼的啊,注意你說話的語氣!
王徵也連忙準備出來接過話頭,崇禎卻說道:“無妨,諸位不要多想,咱們在格物院,就事論事,不要帶入任何政治因素進來,朕希望這裡的人,有什麼就說什麼,有疑惑就直接提疑惑。”
“朕的乾清宮,將敬天法祖已經換成了實事求是,朕希望諸位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實事求是。”
眾人道:“陛下聖明。”
崇禎讓人在銅缸裡裝水,然後將銅缸伸出來的那根水管的管口放在一盆水中。
那木盆的水面上做了印記。
他由讓人將銅缸加熱。
不多時,白色的水蒸氣就從孔中冒出來。
看到這裡,所有人都能理解。
過了一會兒,崇禎讓人將孔密封好,然後滅火。
再然後,他便與眾人一起在一旁喝起茶來。
再過了一會兒,眾人去看木盆中的水,明顯變少了許多。
這個過程,王徵也做過實驗,根據張晨給的手稿,實驗也成功了。
但是,他只知道水被抽到銅缸了,但他無法想象缸筒裡的空間真空。
崇禎說道:“從走馬燈可以看出來,風的原理主要是溫度差異造成的氣流。”
“這也可以解釋,冬天為何大部分是北風,因為北方寒冷,越往南越溫暖,所以溫差形成氣流,就有了風。”
“同樣,一碗水,在中間放一個隔板,將左邊的倒掉,左邊的空了,如果將隔板拿開,右邊的水會流過來,形成一碗新的水。”
“如果不拿開隔板,左邊的就是空的。”
“如果,100米外的冷空氣,向朕吹過來,周圍沒有冷空氣去填補它那方區域,那麼那方區域是不是像剛才左邊倒掉的水一樣,是空的?”
眾人連連點頭。
“如果想要冷空氣朝朕這邊湧來後,保證那片區域是空的,是不是需要一個隔絕空氣流通的容器?就像盛水的水碗中的擋板類似的。”
眾人又點頭。
“如果容器中不存在空氣了,再將密閉的容器開啟,與外界相連,例如此處的水管,我們都看到了,木盆裡的水變少了,這是否就和拿掉水碗中的隔板,讓兩邊相連一樣?”
眾人又點了點頭。
“好,左邊的水碗是不是空了,拿掉擋板,所以右邊的水才會流過來?”
這下所有人似乎都恍然大悟了。
水碗左邊確實空了,拿掉擋板,後邊的水才會過來,如果左邊和右邊的水一樣多,拿掉擋板,不會有任何影響。
而右邊的水之所以流到左邊,是因為重力的影響。
早在國立北京大學剛成立的時候,張晨就寫出了重力的存在,甚至把公式都列出來了。
格物院的人對這並不陌生。
而木盆裡的水被抽進去,是因為氣壓差,產生了吸力,這其實和風的原理是類似的。
王徵之所以無法理解,是因為他們看不到空氣,因為看不到,所以不可能確定。
而崇禎用水碗裡的水的原理類比了剛才的實驗,他們一下子就捕捉到了。
水碗裡的水是看得見的!
說到底,都是力在起作用。
所以,這充分的說明了,剛才缸筒裡,是沒有空氣了,才會形成氣壓,將木盆裡的水吸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