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不打廢你們,朕都對不起這麼好的機會!(第2/3頁)
章節報錯
如此看來,蜀王謀反,也是情理之中,畢竟新政一來,他的田產就要被瓦解掉。
四川計程車大夫、地主的田產可能都要被瓦解掉。
所以總結下來,蜀王案,其實是傳統保守勢力對新政的一次對抗。
成都早就已經告破,蜀王現在也已經押送回了北京。
倒是孫傳庭,還在成都府鎮守,畢竟謀反的可不止蜀王,四川省內就不太平。
四、大同鎮危機。
大同鎮危機的本質是軍政的腐敗,它只是九邊軍政腐敗的一個縮影而已。
周延儒主要總結了這四大點。
這四大點,沒一點其實都掀起了驚濤駭浪,所以現在北京朝堂上天天在爭吵。
周延儒補充說道:“陛下,現在大臣們吵的最厲害的是對大同鎮運輸糧草一事。”
“運糧一事有什麼好吵的,這件事不是讓孫承宗在運籌嗎?”
周延儒頓了一下,說道:“陛下,調糧命令發到湖廣省,戶部湖廣省清吏司的主事張鵬春上奏疏說,武昌府的糧食調運出不了武昌府,荊州府的糧食也運不出來,現在大臣們爭論的是對親王態度一事。”
崇禎立刻明白過來了。
明朝有一句諺語:湖廣熟天下足。
湖廣是糧食最多的地方,現在大同鎮需要大批糧食,孫承宗肯定會想辦法從湖廣調撥。
而楚王謀反,地方上的利益派自然是想辦法卡糧食了。
崇禎不動聲色說道:“其他地方的糧食呢?”
周延儒說道:“南直隸的糧食可以調動,山東省、北直隸、山西省和河南省的糧食都可以調動。”
“那就率先調動這些省的糧食。”
“臣也是這麼認為的,孫大人也是這樣在做,只是這些省的糧食,可能後續不夠,能從南方各省調是最好的,尤其是湖廣省。”
周延儒說的有道理,雖然南直隸也有不少糧食,但是南直隸裡大同鎮更遠,運輸消耗更大。
而北方那幾個省,雖然近,消耗相對少,但是畢竟糧食儲存量不是很多,如果過分抽調,很容易引起地方糧價暴漲。
而且這裡面有一個社會學問題。
朝廷向各地徵調糧食,肯定是給每一個地方恆定的指標的。
那地方上層階級現在會不會藉此機會收刮、壓榨民脂民膏呢?
可能明明地方糧倉裡有糧食,但有些官員就趁機發國難財。
有!肯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