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軍政之爭(第3/3頁)
章節報錯
反正左看樞密院不爽,右看也是不爽。
最後呢,就是要搞你!
而現在和樞密院一條繩子上的新軍都立了功,這事肯定得拿出來反對無疑了。
這是權力之爭,這是舊派打壓新派,這是利益之爭。
這背後僅僅是王洽、魏中雲麼?
也絕非如此簡單,恐怕還牽扯到了遼東軍繫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實這種說法也不完全正確。
這背後其實也有袁崇煥的一點點影子。
別忘了,袁崇煥是兵部尚書頭銜,和王洽是平起平坐的。
而袁崇煥是屬於文官,與遼東將領是屬於兩個體系。
所以說這種說法也不完全正確。
但是裡面恐怕也確實有那麼一些聯絡在。
畢竟皇帝現在要搞個新軍,大家總覺得不太對勁。
尤其是皇帝把資源一個勁兒地給新軍,就更讓其他派系的人反感了。
例如魏中雲就提到,若是如此草率賞,宣府、薊鎮、大同等總兵恐怕都不服。
看完所有奏疏後的崇禎得出了一個結論:他們不想讓朕練新軍,他們在害怕!
規矩?
呵呵,朕是個很守規矩的人。
既然你們說按照規矩來,新軍沒得賞,那朕從今天開始改規矩!
等改完規矩,再賞!
第二天,崇禎就再次召見了孫承宗和李邦華。
“你二人速速將新軍的軍規擬定出來,朕不要太詳細的,先給朕一個大致的規矩,尤其是將按照人頭論功行賞給朕撤掉!”
“這……”李邦華立刻道,“陛下,這個若是撤掉了,恐怕不太好吧。”
他也知道最近兵部拿這個再搞事情,但平心而論,這種方式在華夏已經用了很久了。
“沒什麼不好的,軍政處的人是幹什麼吃的,打仗的時候他們也要在戰場上的,打仗完後,他們要去核實戰場,要不然朕要他們幹什麼!”
李邦華深吸了一口氣道:“若此如此,便需要再軍政法中再做完善。”
“先給朕一個大致的,先將新軍的賞銀髮下去。”
孫承宗有些尷尬地說道:“陛下,畢大人說已經沒錢了。”
“無妨,朕掏錢先墊著,此事絕不能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