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林丹汗(第1/3頁)
章節報錯
無妨,朕掏錢先墊著,此事絕不能拖!
這種話正統歷史上,崇禎本尊就說過。
天啟年間,天啟荒廢朝政,魏公公當權,九邊的欠餉高達千萬兩。
崇禎元年,小皇帝屁股還沒有坐熱,邊軍就譁變。
諷刺的是,袁崇煥任督師的第一件事是擺平譁變。
要不然遼東直接廢掉。
小皇帝本來信心滿滿登基,要大展宏圖,當知道遼東譁變的時候,才意識到問題遠遠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簡單。
他被迫拿出內帑,給邊軍發軍餉,來填補天啟年間的漏洞。
這些賬目,在畢自嚴的《度支奏議》上記得清清楚楚。
皇帝掏內帑,但勳貴軍官和大臣們卻還在想方設法貪汙軍餉。
現在,張晨自己掏錢了。
本來是沒有錢的,搞肥皂總算賺了幾十萬兩。
歷史會重演麼?
如果不避開兵部,歷史就會重演。
中間商賺差價太兇殘。
這就是單獨再設定一個新的軍政衙門的原因。
當然,內帑歸內帑。
先從皇帝這裡拿,等國庫有錢了再補回去,賬目要分清楚。
如此看來,接下來依然是賺錢作為主要目標。
崇禎算了一筆賬,崇禎四年,他至少要準備3000萬兩,整盤棋才能玩下去,不然局勢就會惡劣下去,歷史依然會遵循原有的軌跡。
也就是說,他依然會去煤山掛歪脖子樹。
接下來幾天,崇禎就坐等曹化淳把貪汙的事情給呈報上來了。
至於兵部的那些噴子,就讓他們先噴去吧。
而就在崇禎三年年底,在遙遠的西北,青海之地,還發生了一件不為人知的事情。
這件事情在這個時候,並沒有被幾方大勢力知曉,但它的確在未來會影響整個東方的格局走向。
到底是什麼事呢?
劉策見到了林丹汗。
說起林丹汗,在歷史上,這位末代蒙古名義上的共主,雖然和大明天子崇禎沒有什麼交際,但這倆在行為上可是有許多相同之處的。